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35页 |
第一节 选题的学术意义 | 第10-14页 |
第二节 研究区域与研究时段的界定 | 第14-20页 |
一、“江南”的界定 | 第14-18页 |
二、研究时段的界定 | 第18-20页 |
第三节 学术史回顾 | 第20-31页 |
一、学田研究的学术史回顾 | 第20-24页 |
二、宾兴研究的学术史回顾 | 第24-26页 |
三、清末教育经费研究的学术史回顾 | 第26-31页 |
第四节 结构安排与资料说明 | 第31-35页 |
一、结构安排 | 第31-32页 |
二、资料说明 | 第32-35页 |
第二章 清代江南官学学田运作实态探析 | 第35-77页 |
第一节 清代中前期教育经费体系的构建 | 第35-40页 |
第二节 江南官学学田的时空分布格局 | 第40-57页 |
一、江南官学学田来源 | 第40-46页 |
二、江南官学学田的时空分布格局 | 第46-56页 |
三、江南官学学田的地块特征 | 第56-57页 |
第三节 江南官学学田经营实况 | 第57-74页 |
一、江南官学学田的经营方式 | 第58-65页 |
二、江南官学学田管理实况 | 第65-72页 |
三、江南官学学田的收益分配 | 第72-74页 |
结语 | 第74-77页 |
第三章 江南宾兴局的运作实况与地方社会 | 第77-105页 |
第一节 江南宾兴局的时空分布格局 | 第78-90页 |
一、江南宾兴局的时空分布特征 | 第79-84页 |
二、宾兴局时空分布特征的影响因素 | 第84-90页 |
第二节 江南宾兴局的资产情况及其经营 | 第90-98页 |
第三节 江南宾兴费的发放 | 第98-102页 |
总结及附识 | 第102-105页 |
第四章 清末分级分区筹款办学体制的确立—以江南为中心的讨论 | 第105-139页 |
第一节 中央办理京师大学堂及其教育财政职能的逐步确立 | 第105-109页 |
第二节 省级行政单位兴学筹款职能的强化 | 第109-117页 |
第三节 江南府州县分区筹款制度的推进 | 第117-137页 |
结语 | 第137-139页 |
第五章 江南传统教育资源的近代转变—以学田、宾兴为中心 | 第139-165页 |
第一节 新式学堂的校舍规划与经费筹措的困窘 | 第140-142页 |
第二节 江南传统教育资源的转变 | 第142-149页 |
第三节 教育款产的划分与清理 | 第149-155页 |
第四节 教育资源管理、配置中的“劣绅”现象分析 | 第155-163页 |
结论 | 第163-165页 |
第六章 结束语 | 第165-170页 |
附录一:江南各府属官学学田数量统计 | 第170-176页 |
附录二:光绪33年江南学务岁入统计表 | 第176-178页 |
附录三:光绪33年江南学务岁出统计表 | 第178-182页 |
参考文献 | 第182-204页 |
后记 | 第204-20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