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1. 问题的提出 | 第9-12页 |
·研究的背景、必要性及意义 | 第9-10页 |
·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 第10-11页 |
·论文的结构 | 第11-12页 |
2. 研究问题的现状与相关理论依据 | 第12-29页 |
·研究现状分析 | 第12-20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7页 |
·麦考姆斯的自主学习模型 | 第12-14页 |
·温内和巴特勒的自主学习模型 | 第14-15页 |
·两种自主学习循环模式 | 第15-16页 |
·自主学习框架 | 第16-17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螺旋递进型自主学习模型的初步设想 | 第18-20页 |
·相关理论依据 | 第20-29页 |
·自主学习理论 | 第20-22页 |
·终身教育理论 | 第22页 |
·教学环境理论 | 第22-23页 |
·学习理论 | 第23-26页 |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 第23-24页 |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第24页 |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 第24-25页 |
·元认知和元学习理论 | 第25-26页 |
·学习策略理论 | 第26页 |
·教育传播理论 | 第26-27页 |
·后现代学习理论与课程观 | 第27-28页 |
·学习评价理论 | 第28-29页 |
3. 螺旋递进型自主学习模型 | 第29-41页 |
·模型的特点 | 第29-30页 |
·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 | 第30页 |
·自主学习能力的获得途径 | 第30页 |
·自主学习能力获得的基本规律 | 第30页 |
·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 | 第30页 |
·模型的结构及基于该模型的自主学习能力训练 | 第30-41页 |
·确定目标 | 第31-32页 |
·可行性分析 | 第32-33页 |
·目标设置的训练原则 | 第33-34页 |
·选择学习方法和策略与计划制定 | 第34-35页 |
·实施与调整学习计划 | 第35-36页 |
·学习策略选择的训练 | 第36-37页 |
·学习者不能使用有效的学习策略的原因 | 第36页 |
·学习者有效地习得学习策略的条件 | 第36页 |
·学习者选择有效地学习策略的训练原则 | 第36-37页 |
·自主学习中独特的学习策略 | 第37页 |
·测试与评估 | 第37-38页 |
·测试与评估的方法 | 第38页 |
·能力提升 | 第38-39页 |
·自信心增强 | 第39页 |
·确定新目标 | 第39页 |
·学习环境分析 | 第39-41页 |
4. 螺旋递进型自主学习模型可操作性的实验分析 | 第41-48页 |
·研究方法 | 第41-43页 |
·研究对象的选取 | 第41-42页 |
·测量工具 | 第42-43页 |
·实验研究过程与数据统计分析 | 第43-46页 |
·实验组与控制组的前测与结果分析 | 第43-44页 |
·实验有效性分析 | 第44-46页 |
·自主学习训练对学生学习自主性水平的影晌 | 第44-46页 |
·自主学习训练对学生成绩的影响 | 第46页 |
·实验结果分析 | 第46-48页 |
·训练对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具有一定效果 | 第46-47页 |
·自主学习能力与学习成绩之间的关系探讨 | 第47页 |
·部分实验假设未能实现的原因分析 | 第47-48页 |
5. 结论 | 第48-51页 |
·研究的主要工作 | 第48-49页 |
·研究的结论 | 第49页 |
·研究的创新点 | 第49页 |
·研究不足之处 | 第49-50页 |
·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附录 | 第54-68页 |
附录一:网络0701 与网络0702 一年级下学期与二年级上学期 | 第54-57页 |
附录二:学习自主性量表 | 第57-60页 |
附录三:问卷调查统计表(1)——实验班数据统计 | 第60-63页 |
附录四:问卷调查统计表(2)——对比班数据统计 | 第63-66页 |
附录五:江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省级课题立项通知书 | 第66-68页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著)及科研情况 | 第68-69页 |
后记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