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教师个人主动性特点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引言 | 第9-10页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第10-23页 |
1 个人主动性研究的现状 | 第10-20页 |
·个人主动性概念的提出及内涵 | 第10-12页 |
·个人主动性的结构维度与测量 | 第12-15页 |
·影响个人主动性的因素 | 第15-18页 |
·个人主动性的影响效果研究 | 第18-20页 |
2 教师主动性行为的研究回顾 | 第20-23页 |
第二部分 问题提出与总体研究设计 | 第23-28页 |
1 已有研究不足与问题提出 | 第23-25页 |
·已有研究不足 | 第23-24页 |
·问题提出 | 第24-25页 |
2 研究意义 | 第25-26页 |
·理论意义 | 第25页 |
·实践意义 | 第25-26页 |
3 研究目的 | 第26页 |
4 研究假设 | 第26页 |
5 核心概念界定 | 第26-27页 |
6 研究设计 | 第27-28页 |
·研究方法 | 第27页 |
·研究程序 | 第27-28页 |
第三部分 研究过程与结果 | 第28-46页 |
研究一 中职教师个人主动性问卷的编制 | 第28-37页 |
1 研究目的 | 第28页 |
2 研究方法 | 第28页 |
3 初测问卷的编制程序 | 第28-31页 |
·开放式问卷调查与访谈被试的选取 | 第28-29页 |
·开放式问卷调查与访谈的实施 | 第29-30页 |
·开放问卷调查及访谈结果 | 第30-31页 |
·确定初测问卷 | 第31页 |
4 中职教师个人主动性初测问卷的施测 | 第31-32页 |
·被试选取 | 第31-32页 |
·数据处理 | 第32页 |
5 项目分析结果 | 第32-35页 |
·项目分析 | 第32-33页 |
·验证性因素分析 | 第33页 |
·项目区分度 | 第33-34页 |
·克隆巴赫一致性信度系数 | 第34页 |
·效度分析 | 第34-35页 |
6 小结 | 第35-37页 |
研究二 中职教师个人主动性特点研究 | 第37-46页 |
1 研究目的 | 第37页 |
2 研究假设 | 第37页 |
3 研究方法 | 第37-39页 |
·研究对象 | 第37页 |
·研究工具 | 第37页 |
·研究程序 | 第37-38页 |
·统计方法 | 第38-39页 |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 第39-46页 |
·中职教师个人主动性的总体特征 | 第39页 |
·中职教师个人主动性在个体因素上的特征分析 | 第39-41页 |
·中职教师个人主动性在工作因素上的特征分析 | 第41-46页 |
第四部分 综合讨论 | 第46-58页 |
1 中职教师个人主动性问卷的结构维度 | 第46-49页 |
·学生教育 | 第47-48页 |
·教学主动性 | 第48页 |
·主动学习 | 第48-49页 |
·主动合作 | 第49页 |
·工作延伸 | 第49页 |
2 中职教师个人主动性问卷的科学性 | 第49-50页 |
·问卷的信度分析 | 第50页 |
·问卷的效度分析 | 第50页 |
3 中职教师个人主动性的特点 | 第50-58页 |
·中职教师个人主动性总体特征分析 | 第50-52页 |
·中职教师个人主动性在个体因素上的特点分析 | 第52-54页 |
·中职教师个人主动性在工作因素上的特征分析 | 第54-58页 |
第五部分 研究结论与建议 | 第58-61页 |
1 研究结论 | 第58页 |
2 创新之处 | 第58-59页 |
3 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59页 |
4 提高中职教师个人主动性的几点建议 | 第59-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5页 |
附录 | 第65-72页 |
后记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