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及设备论文--机器人技术论文--机械手论文

托卡马克类超冗余机械臂结构综合及入腔运动规划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7页
第1章 绪论第12-32页
    1.1 研究背景第12-13页
        1.1.1 课题来源第12页
        1.1.2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2-13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30页
        1.2.1 核类维护机器人第13-26页
        1.2.2 机器人构型综合理论及方法第26-30页
    1.3 问题提出第30-31页
    1.4 研究内容第31-32页
第2章 Tokamak类维护机械臂构型综合第32-56页
    2.1 引言第32-33页
    2.2 基于方位特征集的构型综合方法第33-39页
        2.2.1 机构拓扑结构三要素第33-34页
        2.2.2 串联机构方位特征方程第34-38页
        2.2.3 基于方位特征集的构型综合方法第38-39页
    2.3 面向任务的超冗余机械臂构型综合方法第39-42页
        2.3.1 Tokamak类设施任务需求第39-40页
        2.3.2 基于构型演变和方位特征集的超冗余机械臂构型综合方法第40-42页
    2.4 Tokamak类维护机械臂构型综合第42-54页
        2.4.1 运载机器人自由度判定方程第42-43页
        2.4.2 运载机器人机构构型综合第43-53页
        2.4.3 遥操作机器人机构构型综合第53-54页
    2.5 本章小结第54-56页
第3章 面向托卡马克空间约束的机械臂结构设计方法第56-80页
    3.1 引言第56页
    3.2 Tokamak类超冗余机械臂结构设计流程第56-60页
        3.2.1 面向Tokamak类任务的机械臂关节结构设计流程第56-57页
        3.2.2 Tokamak类空间约束下关节避碰参数判定方程第57-59页
        3.2.3 1:10Tokamak超冗余机械臂结构参数确定第59-60页
    3.3 基于维护口约束的模块化关节综合设计方法第60-70页
        3.3.1 运载机器人结构设计第62-67页
        3.3.2 关节承载和扭转试验第67-70页
    3.4 关节间薄壁连杆屈曲安全分析第70-74页
        3.4.1 矩形薄壁梁约束机理第71页
        3.4.2 弹性约束悬臂矩形板计算模型第71-73页
        3.4.3 矩形薄壁梁有限元分析第73-74页
    3.5 运载机器人出车运动分析第74-77页
        3.5.1 穿过小入口运动分析第74-75页
        3.5.2 穿过小入口试验第75-77页
    3.6 本章小结第77-80页
第4章 Tokamak类维护机械臂入腔运动规划第80-104页
    4.1 引言第80页
    4.2 冗余机械臂运动学建模第80-86页
        4.2.1 运载机器人关键尺寸第80页
        4.2.2 远程维护机械臂正运动学第80-84页
        4.2.3 远程维护机械臂逆运动学第84-86页
    4.3 冗余机械臂入腔运动避碰研究第86-90页
        4.3.1 基于腔内固定轨迹MR运行避碰判定第87页
        4.3.2 基于腔内任意运行轨迹避碰判定第87-89页
        4.3.3 基于腔内设定轨迹NR运行避碰判定第89-90页
    4.4 1:10Tokamak运载机器人入腔运动规划第90-103页
        4.4.1 运载机器人出车准备(状态0 到状态1)第91-92页
        4.4.2 运载机器人出车规划(状态1 到状态3)第92-94页
        4.4.3 运载机器人关节6 进腔规划(状态3 到状态5)第94-101页
        4.4.4 运载机器人关节进腔规划(状态5 到状态10)第101-103页
    4.5 本章小结第103-104页
第5章 Tokamak维护机械臂实验验证第104-114页
    5.1 实验平台介绍第104-106页
    5.2 1:10Tokamak维护机械臂末端重复定位精度第106-109页
    5.3 超冗余机械臂腔内拧螺钉实验第109-112页
    5.4 本章小结第112-114页
第6章 总结与展望第114-118页
    6.1 全文总结第114-115页
    6.2 主要创新点第115-116页
    6.3 研究展望第116-118页
参考文献第118-136页
附录A 运载机器人(LCT-Robot)入腔运动关节状态第136-146页
    A.1 运载机器人出车准备(状态0到状态1)第136-137页
    A.2 运载机器人出车(状态1到状态3)第137-139页
    A.3 运载机器人关节6进腔(状态3到状态5)第139-140页
    A.4 运载机器人关节5进腔(状态5到状态6)第140-141页
    A.5 运载机器人关节4进腔(状态6到状态7)第141页
    A.6 运载机器人关节3进腔(状态7到状态8)第141-142页
    A.7 运载机器人关节2进腔(状态8到状态9)第142-143页
    A.8 运载机器人关节1进腔(状态9到状态10)第143-144页
    A.9 运载机器人进腔状态汇总(状态0 到状态10)第144-146页
致谢第146-148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第148-150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第150-152页

论文共15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初中英语教师课堂反馈语对课堂互动影响的调查研究
下一篇:初中英语新手教师学科教学知识的个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