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会科学总论论文--社会学论文--社会工作、社会管理、社会规划论文

儿童福利机构类家庭母亲职业倦怠舒缓的个案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一章 绪论第6-20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6-7页
        1.1.1 研究背景第6-7页
        1.1.2 研究意义第7页
    1.2 国内外相关文献评述第7-13页
        1.2.1 对儿童福利机构类家庭养育模式的研究第7-9页
        1.2.2 国外对儿童福利机构类家庭母亲的研究第9-10页
        1.2.3 国内对儿童福利机构类家庭母亲的研究第10-12页
        1.2.4 研究评述第12-13页
    1.3 理论视角第13-16页
        1.3.1 生态系统理论第13-14页
        1.3.2 认知行为理论第14-16页
    1.4 研究思路及框架第16-17页
    1.5 相关概念界定第17-18页
        1.5.1 类家庭母亲第17-18页
        1.5.2 职业倦怠第18页
    1.6 研究方法第18-20页
        1.6.1 文献研究法第18-19页
        1.6.2 访谈法第19页
        1.6.3 观察法第19页
        1.6.4 个案研究法第19-20页
第二章 儿童福利机构类家庭母亲职业倦怠现状与原因分析第20-31页
    2.1 G市儿童福利机构基本情况第20-22页
        2.1.1 G市儿童福利机构情况概述第20-21页
        2.1.2 G市儿童福利机构类家庭情况第21-22页
    2.2 G市儿童福利机构类家庭母亲职业倦怠现状第22-25页
        2.2.1 自然观察获得的资料第22-23页
        2.2.2 访谈获得的资料第23-24页
        2.2.3 相关量表测量获得的资料第24-25页
    2.3 G市类家庭母亲职业倦怠成因分析第25-29页
        2.3.1 工作任务重且繁杂第25-27页
        2.3.2 角色模糊与角色冲突第27-28页
        2.3.3 期望值高,成就感低第28页
        2.3.4 社会地位低,经济压力大第28-29页
    2.4 社会工作介入类家庭母亲职业倦怠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第29-31页
        2.4.1 社会工作介入类家庭母亲职业倦怠的必要性分析第29-30页
        2.4.2 社会工作介入类家庭母亲职业倦怠的可行性分析第30-31页
第三章 个案工作介入类家庭母亲职业倦怠舒缓案例第31-49页
    3.1 案例背景第31-32页
        3.1.1 案例一:背景资料第31-32页
        3.1.2 案例二:背景资料第32页
    3.2 接案第32-33页
    3.3 预估第33-35页
        3.3.1 服务对象问题描述第33-34页
        3.3.2 服务对象需求评估第34-35页
    3.4 个案介入计划第35-36页
        3.4.1 介入目标第35-36页
        3.4.2 介入进程第36页
    3.5 类家庭母亲职业倦怠舒缓介入过程第36-46页
        3.5.1 建立信任关系,了解详细信息第36-39页
        3.5.2 微观层面介入第39-41页
        3.5.3 中观层面介入第41-46页
    3.6 介入效果评估第46-48页
        3.6.1 案例一:目标达成情况及介入效果评估第46-47页
        3.6.2 案例二:目标达成情况及介入效果评估第47-48页
    3.7 结案第48-49页
第四章 类家庭母亲职业倦怠舒缓个案介入反思及对策思考第49-54页
    4.1 个案介入反思第49-51页
        4.1.1 伦理反思第49-50页
        4.1.2 介入过程反思第50页
        4.1.3 自身局限反思第50-51页
    4.2 对策思考第51-54页
        4.2.1 构建社会支持机制第51-52页
        4.2.2 搭建合理工作平台第52页
        4.2.3 提高类家庭母亲生活质量第52页
        4.2.4 改善工作中的人际关系第52-54页
结语第54-57页
致谢第57-58页
参考文献第58-61页
附录一第61-62页
附录二第62-63页
附录三第63-64页

论文共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AlGaN/GaN MOS(MIS)HEMT中电子迁移率及Ⅰ-Ⅴ输出特性
下一篇:县级宣传系统运行机制研究--以县委宣传部为中心的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