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共产党论文--党的建设论文--思想建设论文--党的宣传工作论文

县级宣传系统运行机制研究--以县委宣传部为中心的考察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第一章 导论第13-44页
    第一节 研究问题的提出第13-17页
        一、作为现实问题的宣传系统行动第14-15页
        二、作为理论问题的宣传系统行动第15-16页
        三、理论问题与现实问题的衔接及操作化第16-17页
    第二节 研究文献综述第17-26页
        一、关于县级政治的研究第18-22页
        二、关于党的宣传工作的研究第22-26页
    第三节 理论基础、论述框架与核心概念第26-40页
        一、相关理论基础第26-34页
        二、研究视角与论述框架第34-36页
        三、核心概念界定第36-40页
    第四节 研究方法和资料来源第40-44页
        一、研究方法的选择第40-42页
        二、研究资料来源第42-44页
第二章 组织形态:县级宣传系统的基本构成第44-76页
    第一节 县委宣传部的组织架构与基本职责第44-52页
        一、县委与县委宣传部第44-46页
        二、县委宣传部的基本职责第46-48页
        三、县委宣传部的级别和内设机构第48-52页
    第二节 县级宣传口的基本构成与职责第52-62页
        一、县委宣传部直接管理的二级单位第52-55页
        二、县直广电新闻事业单位第55-57页
        三、县政府文教口相关单位第57-60页
        四、上级文宣单位分支机构第60-62页
    第三节 县级党政系统中的其他宣传主体与职责第62-68页
        一、县级组工系统及其群团组织第63-66页
        二、县级机关单位中的党组织第66-68页
    第四节 乡镇和社区中的宣传组织与职责第68-74页
        一、乡镇的宣传主体与阵地第68-71页
        二、社区的宣传主体与阵地第71-74页
    第五节 “名实分离”: 宣传工作的组织需求与权力限度第74-76页
第三章 权力基础: 县级宣传系统的权力来源与分配第76-105页
    第一节 县级宣传系统的权力来源第76-87页
        一、政治授权的方式第77-82页
        二、行政分权的方式第82-87页
    第二节 县级宣传系统中的权力关系类型第87-98页
        一、党组织之间自上而下的组织领导权第88-92页
        二、不同行政层级对宣传工作的资源控制权第92-98页
    第三节 县级宣传系统权力分配的影响第98-103页
        一、事权多元与多头管理第98-99页
        二、职能重合与权力分割第99-100页
        三、权责分离与责任推诿第100-102页
        四、外部冲击与机构变动第102-103页
    第四节 “条块冲突”:宣传工作权力基础与任务来源之间的矛盾第103-105页
第四章 日常宣传:县委宣传部的常规工作表达第105-143页
    第一节 意识整合:面向各级党组织的理论教育第105-113页
        一、服务县委主要领导理论学习第106-109页
        二、指导全县机关单位理论学习第109-111页
        三、开展基层理论培训与宣讲第111-113页
    第二节 信息管控:县级新闻管理与新闻宣传第113-121页
        一、新闻策划与相关活动第114-117页
        二、新闻管理与业务联系第117-120页
        三、县级通讯员培训第120-121页
        四、党报党刊征订第121页
    第三节 价值引导:县级社会文化宣传第121-133页
        一、“双宣讲”活动第122-123页
        二、文明创建:第123-129页
        三、文艺宣传第129-133页
    第四节 舆情调控:县级网络信息管理第133-141页
        一、网络新闻宣传第133-136页
        二、网络舆情管理第136-141页
    第五节 “虚事做实”:县委宣传部日常权力的表达第141-143页
第五章 政治任务:围绕中心工作的宣传表达第143-181页
    第一节 以对象为中心的政治任务:县级精神文明建设第143-160页
        一、精神文明建设的提出与内涵第144-145页
        二、县级精神文明建设向文明单位创建的集中第145-149页
        三、县级文明单位创建的实施重点与考核程序第149-154页
        四、县级文明单位创建在部门中的动员与实施机制第154-158页
        五、弱政治压力向部门间竞争压力的转化第158-160页
    第二节 以主体为中心的政治任务:意识形态工作责任第160-171页
        一、从宣传工作责任到意识形态工作责任第160-162页
        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的文本内容与责任清单第162-166页
        三、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在基层的实施与考核第166-170页
        四、强政治压力在具体执行过程中的消解第170-171页
    第三节 政治任务沟通的形式与变异:宣传系统中的压力传导第171-179页
        一、宣传任务分配中的动员、传达与沟通形式第172-173页
        二、宣传任务执行中的沟通与督导形式第173-175页
        三、宣传工作运行的程式化与压力的制度化第175-177页
        四、宣传工作的泛政治化与执行的形式化第177-179页
    第四节 “全员参与”:宣传中心工作中的压力动员及其限度第179-181页
第六章 弱压力型体制:县级宣传权力运行机制的初步总结第181-212页
    第一节 弱压力型体制运行的制度基础第182-188页
        一、县级宣传系统压力化运行的基本层级第182-185页
        二、县级宣传系统压力化运行的制度环境第185-187页
        三、弱压力型体制形成的制度根源第187-188页
    第二节 弱压力型权力主体的施压机制第188-198页
        一、县级宣传工作的执行模式第189-191页
        二、弱压力型体制下政策工具的选择第191-193页
        三、弱压力型体制下权力主体对施压机制的选择第193-196页
        四、施压主体的制度困境与施压机制的选择第196-198页
    第三节 弱压力型执行主体的应对机制第198-203页
        一、县级宣传工作中的执行主体偏好第198-200页
        二、宣传工作过程中执行主体的行为选择第200-202页
        三、执行主体权力处境对宣传系统行动的影响第202-203页
    第四节 弱压力型体制运行的政治社会后果第203-212页
        一、上下一体化:上级宣传对本级宣传的挤压第204-206页
        二、权力内卷化:社会影响的缺失与本级宣传的困境第206-207页
        三、地位边缘化:信息时代县级宣传的功能缺失第207-209页
        四、运行部门化:县级宣传权力的双重“脱嵌”第209-212页
第七章 余论第212-226页
    第一节 基本结论第212-216页
        一、县级宣传系统运行的基本逻辑是“弱压力型体制”第212-214页
        二、县级政治权力结构决定了县级宣传的本质特征第214-215页
        三、县级宣传系统运行的根本目的是国家政权建设第215-216页
    第二节 县级宣传系统运行再审视第216-221页
        一、政党、国家与社会关系中的宣传系统运行第217-218页
        二、宣传系统运行与国家基础权力的增长第218-219页
        三、弱压力型体制与国家治理困境第219-221页
    第三节 县级宣传工作发展第221-226页
        一、上下层级关系的明确第222页
        二、党组织内部关系的整合第222-223页
        三、党政关系的调整第223-224页
        四、国家与社会关系的重构第224-226页
参考文献第226-235页
后记第235-237页

论文共23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城市社区“微共同体”的生产逻辑--西高区调查
下一篇:中国传统静态写物绘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