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绪论 | 第8-15页 |
一、论文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第8-9页 |
(一)选题的背景 | 第8页 |
(二)选题的意义 | 第8-9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第9-13页 |
(一)马克思主义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研究综述 | 第9-11页 |
(二)创新理论的研究综述 | 第11-13页 |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观点 | 第13-14页 |
四、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 | 第14-15页 |
(一)研究方法 | 第14页 |
(二)创新之处 | 第14-15页 |
第一章 :马克思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的内涵与大众创新的关系 | 第15-29页 |
第一节 马克思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的形成与内涵 | 第15-20页 |
一、马克思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的形成 | 第15-18页 |
(一)先于马克思的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的思想萌芽 | 第15-16页 |
(二)马克思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的形成 | 第16-18页 |
二、马克思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的内涵 | 第18-20页 |
(一)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 | 第18-20页 |
(二)人的自由发展的内涵 | 第20页 |
第二节 大众创新的内涵及特征 | 第20-22页 |
一、创新的内涵 | 第20-21页 |
二、大众创新的内涵及特征 | 第21-22页 |
(一)大众创新的内涵 | 第21-22页 |
(二)大众创新的特征 | 第22页 |
第三节 马克思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与大众创新的关系 | 第22-29页 |
一、人性的内涵及与大众创新的关系 | 第22-25页 |
(一)人的自然本性是需要 | 第22-23页 |
(二)人的特性是自由自觉的活动 | 第23-24页 |
(三)人的本质是一切关系的总和 | 第24页 |
(四)人性是创新活动的基础,创新促进人性的发展 | 第24-25页 |
二、人的需要及实践活动与大众创新的关系 | 第25-26页 |
(一)人的需要与创新的关系 | 第25页 |
(二)人的实践活动与创新的关系 | 第25-26页 |
三、人的主体性、个性及素质与大众创新的关系 | 第26-29页 |
(一)人的主体性与创新的关系 | 第26-27页 |
(二)人的个性与创新的关系 | 第27-28页 |
(三)人的素质的提高与创新的关系 | 第28-29页 |
第二章 :现阶段我国大众创新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29-35页 |
第一节 现阶段我国大众创新存在的问题 | 第29-33页 |
一、主体创新意愿低 | 第30-31页 |
二、创新基础和能力弱 | 第31页 |
三、集体精神缺乏 | 第31-32页 |
四、人才结构不合理 | 第32-33页 |
第二节 现阶段我国大众创新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33-35页 |
一、对高端人才的误解导致人才结构不合理 | 第33页 |
二、思维定势导致创新意愿低 | 第33-34页 |
三、学校对创新教育缺乏重视导致创新能力不足 | 第34-35页 |
第三章 马克思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视野下推动大众创新的路径思考 | 第35-39页 |
第一节 以加强创新教育培养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 第35-37页 |
一、用教育引导人们自觉发挥创新意识 | 第35-36页 |
二、用教育提升人的主体性 | 第36-37页 |
第二节 以丰富人的社会关系增强创新的集体精神 | 第37页 |
一、用社会关系的丰富提升人的全面性 | 第37页 |
二、用集体合作推动创新 | 第37页 |
第三节 以人的能力的全面发展的目标推进人的创新能力生成 | 第37-39页 |
一、加快非技能型人才与技能型人才的转型升级 | 第37-38页 |
二、落实科技人员离岗创业政策 | 第38-39页 |
结语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3页 |
致谢 | 第43-44页 |
个人简历 | 第44-45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