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绪论 | 第8-15页 |
第一节 研究缘由与意义 | 第8-10页 |
一、研究缘由 | 第8-9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第二节 研究概况 | 第10-13页 |
一、关于形象思维的研究概况 | 第10-12页 |
二、关于诗歌教学的研究概况 | 第12-13页 |
三、关于形象思维与初中诗歌教学的研究概况 | 第13页 |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3-15页 |
一、研究思路 | 第13-14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第一章 形象思维与初中诗歌教学的理论研究 | 第15-27页 |
第一节 核心概念界定 | 第15-21页 |
一、形象思维的概念界定 | 第15-19页 |
二、初中诗歌教学的概念界定 | 第19-21页 |
第二节 初中生的特点 | 第21-23页 |
一、初中生心理发展特征的总体概括 | 第22页 |
二、初中生心理认知发展特征的具体表现 | 第22-23页 |
第三节 形象思维与初中诗歌教学的理论依据 | 第23-27页 |
一、多元智能理论 | 第23-24页 |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第24-25页 |
三、左右脑分工理论 | 第25页 |
四、语文课程标准理论 | 第25-27页 |
第二章 形象思维与初中诗歌教学的契合点 | 第27-32页 |
第一节 初中诗歌教学中培养形象思维的优势条件 | 第27-29页 |
一、诗歌教学是形象思维培养的理想途径之一 | 第27-28页 |
二、形象思维的培养是初中诗歌阅读教学的重要目标 | 第28-29页 |
第二节 形象思维在初中诗歌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 第29-32页 |
一、有利于激发语文教师的教学热情,提升课堂教学艺术 | 第29-30页 |
二、有利于引导学生深入诗歌文本,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 第30页 |
三、有利于丰富学生情感体验,提高学生审美素养 | 第30-32页 |
第三章 初中诗歌教学中形象思维培养的现状调查与问题分析 | 第32-43页 |
第一节 初中诗歌教学中形象思维培养的现状调查 | 第32-38页 |
一、问卷调查的设计情况 | 第32-33页 |
二、教师教学调查数据分析 | 第33-35页 |
三、学生学习调查数据分析 | 第35-38页 |
第二节 初中诗歌教学中形象思维培养的问题分析 | 第38-43页 |
一、教师层面的分析 | 第38-39页 |
二、学生层面的分析 | 第39-40页 |
三、教学层面的分析 | 第40-43页 |
第四章 初中诗歌教学中形象思维培养的策略研究 | 第43-69页 |
第一节 初中诗歌教学中形象思维培养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 第43-45页 |
一、以生为本原则 | 第43页 |
二、量力性原则 | 第43-44页 |
三、长效性原则 | 第44页 |
四、实用性原则 | 第44页 |
五、形象性原则 | 第44页 |
六、多感官参与原则 | 第44-45页 |
第二节 初中诗歌教学中形象思维培养的策略研究 | 第45-69页 |
一、提高语文教师教育教学的综合素养 | 第45-47页 |
二、增强初中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 第47-48页 |
三、强化形象思维培养的教学方法 | 第48-69页 |
结语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3页 |
一、期刊论文 | 第70页 |
二、学术专著 | 第70-71页 |
三、学位论文 | 第71-73页 |
附录 | 第73-78页 |
附录一 :初中诗歌教学中形象思维培养的现状调查(教师问卷) | 第73-75页 |
附录二 :初中诗歌教学中形象思维培养的现状调查(学生问卷) | 第75-78页 |
致谢 | 第78-79页 |
个人简历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