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国教育事业论文--地方教育论文

城镇化对安徽省农村义务教育的影响研究

致谢第5-6页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页
1.绪论第12-18页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目的第12-13页
        1.1.1 研究背景第12页
        1.1.2 研究目的第12-13页
    1.2 文献综述第13-15页
        1.2.1 国内研究综述第13-14页
        1.2.2 国外研究综述第14-15页
    1.3 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第15-18页
        1.3.1 研究方法第15-16页
        1.3.2 研究思路第16-18页
2.城镇化和农村义务教育的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第18-22页
    2.1 城镇化的概念界定第18-19页
    2.2 农村义务教育的相关概念第19-20页
        2.2.1 农村教育的概念第19页
        2.2.2 义务教育的概念第19-20页
    2.3 农村义务教育相关理论基础第20-22页
        2.3.1 公共产品理论第20页
        2.3.2 人力资本理论第20页
        2.3.3 教育公平理论第20-21页
        2.3.4 城乡地区教育均等化理论第21-22页
3.安徽省城镇化和农村义务教育的现状第22-26页
    3.1 安徽省城镇化概况第22-24页
        3.1.1 安徽省城镇化发展速度缓慢第22-23页
        3.1.2 安徽省城镇综合实力不断加强,发展质量有待提升第23页
        3.1.3 安徽省城镇化区域发展不均衡第23-24页
    3.2 安徽省农村义务教育现状第24-26页
4.安徽城镇化对农村义务教育的影响机理与具体表现第26-35页
    4.1 城镇化对农村义务教育影响的机理分析第26-27页
        4.1.1 公共财政制度第26-27页
        4.1.2 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第27页
        4.1.3 人口迁徙第27页
    4.2 安徽城镇化对农村义务教育影响的具体表现第27-35页
        4.2.1 安徽省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在校生人数不断减少第28-32页
        4.2.2 农村留守儿童数量增加第32-33页
        4.2.3 学生上学成本增加,家庭经济负担加重第33-34页
        4.2.4 义务教育阶段存在辍学现象第34-35页
5.城镇化下制约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因素第35-38页
    5.1 安徽省城镇化发展不充分第35-36页
    5.2 各级教育部门共同分担的投入机制导致资源不均第36页
    5.3 农村教师队伍缺少人才,待遇较低第36-37页
    5.4 学校和家庭对教育的认知不正确第37-38页
6.城镇化下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对策建议第38-41页
    6.1 增加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加快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第38页
        6.1.1 以政府为主要力量,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第38页
        6.1.2 完善教育经费进督导工作第38页
    6.2 提高师资队伍水平,改变教育观念,以人为本第38-39页
        6.2.1 以人为本,加强教师归属感第38-39页
        6.2.2 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培养优质人才第39页
    6.3 关心、爱护留守儿童第39页
    6.4 各级政府统筹全局,推动“撤点并校”的科学开展第39-40页
        6.4.1 明确政府在“撤点并校”当中的责任和工作第39-40页
        6.4.2 提高对校车的管理和食品卫生的监督第40页
    6.5 健全农村义务教育的相关法律、法规第40-41页
        6.5.1 依法法保护学生群体第40页
        6.5.2 合法维护教师群体利益第40-41页
    6.6 加强“控辍保学”,巩固义务教育结果第41页
7.结论和展望第41-43页
    7.1 结论第41-42页
    7.2 展望第42-43页
参考文献第43-45页
个人简介第45页

论文共4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学区制的教育公平优化研究--以西安市雁塔区义务教育阶段为例
下一篇:大学生负性生活事件与生命意义感的关系:反事实思维与应对方式的中介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