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9-17页 |
1.1 研究缘起 | 第9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9-16页 |
1.2.1 对核心素养的研究 | 第10-11页 |
1.2.2 对语文核心素养的研究 | 第11-13页 |
1.2.3 对课本剧教学的研究 | 第13-14页 |
1.2.4 对“核心素养”与“课本剧”教学的研究 | 第14-15页 |
1.2.5 对已有研究的评价 | 第15-16页 |
1.3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 第16-17页 |
1.3.1 研究的方法 | 第16页 |
1.3.2 研究的创新点 | 第16-17页 |
2 高中课本剧教学策略研究的理论依据和意义 | 第17-24页 |
2.1 厘清相关词语内涵 | 第17-19页 |
2.1.1 语文核心素养 | 第17-18页 |
2.1.2 课本剧 | 第18-19页 |
2.2 研究的理论依据 | 第19-21页 |
2.2.1 多元智能理论 | 第19页 |
2.2.2 人本主义教学理论 | 第19-20页 |
2.2.3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 | 第20页 |
2.2.4 新课程标准 | 第20-21页 |
2.3 研究的意义 | 第21-24页 |
2.3.1 有利于构建和谐的语文课堂 | 第21-22页 |
2.3.2 有利于开发课程资源,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 第22页 |
2.3.3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 第22-24页 |
3 高中语文课本剧教学现状调查 | 第24-34页 |
3.1 学情调查 | 第24-27页 |
3.1.1 调查简介 | 第24页 |
3.1.2 调查数据分析 | 第24-27页 |
3.1.3 调查总结 | 第27页 |
3.2 教师调查 | 第27-30页 |
3.2.1 调查简介 | 第27-28页 |
3.2.2 调查数据分析 | 第28-30页 |
3.2.3 调查总结 | 第30页 |
3.3 基于调查结果的原因分析 | 第30-34页 |
3.3.1 学生准备不足 | 第31页 |
3.3.2 教师专业发展不充分 | 第31-32页 |
3.3.3 教育评价制度欠完善 | 第32-34页 |
4 以语文核心素养为导向的高中课本剧教学策略研究 | 第34-56页 |
4.1 高中语文课本剧教学目标的确定 | 第34-37页 |
4.1.1 从语言建构与运用角度确定课本剧的教学目标 | 第34-35页 |
4.1.2 从思维发展与提升角度确定课本剧教学目标 | 第35-36页 |
4.1.3 从审美鉴赏与创造角度确定教学目标 | 第36页 |
4.1.4 从文化传承与理解的角度确定教学目标 | 第36-37页 |
4.2 高中语文课本剧教学的选材策略 | 第37-40页 |
4.2.1 素材特点 | 第37-38页 |
4.2.2 选材原则 | 第38-39页 |
4.2.3 选材例举 | 第39-40页 |
4.3 高中语文课本剧教学的编剧策略 | 第40-46页 |
4.3.1 反复研读,吃透文本 | 第41页 |
4.3.2 合理取舍,确定结构 | 第41-42页 |
4.3.3 精思妙想,编写剧本 | 第42-46页 |
4.4 高中语文课本剧教学的排演策略 | 第46-47页 |
4.4.1 确定演员,发挥所长 | 第46页 |
4.4.2 反复排练,展现成果 | 第46-47页 |
4.5 高中语文课本剧教学的评议策略 | 第47-52页 |
4.5.1 评价对象广泛化 | 第48页 |
4.5.2 评价标准立体化 | 第48-50页 |
4.5.3 评价过程阶梯化 | 第50-51页 |
4.5.4 评价形式多样化 | 第51-52页 |
4.6 开展课本剧教学活动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 第52-56页 |
5 结语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0页 |
附录 | 第60-81页 |
致谢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