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4-5页 |
| 英文摘要 | 第5页 |
| 第1章 引言 | 第9-13页 |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 1.2 研究目的 | 第10页 |
| 1.3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 1.4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10-12页 |
| 1.4.1 研究内容 | 第10-11页 |
| 1.4.2 技术路线 | 第11-12页 |
| 1.5 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 第12-13页 |
| 1.5.1 研究方法 | 第12页 |
| 1.5.2 研究创新点 | 第12-13页 |
| 第2章 文献综述 | 第13-19页 |
| 2.1 公司治理的文献回顾 | 第13-15页 |
| 2.1.1 公司治理的基本内涵 | 第13-14页 |
| 2.1.2 公司治理的模式及发展趋势 | 第14-15页 |
| 2.2 合伙人制度的文献回顾 | 第15-19页 |
| 2.2.1 合伙人制度的基本内涵 | 第15-16页 |
| 2.2.2 从所有者权益视角看合伙人制度 | 第16页 |
| 2.2.3 从委托代理问题视角看合伙人制度 | 第16-17页 |
| 2.2.4 从关键性资源视角看合伙人制度 | 第17-19页 |
| 第3章 理论基础——合伙人制度的治理机制 | 第19-22页 |
| 3.1 利润分享机制 | 第19-20页 |
| 3.1.1 利润分享机制的内在逻辑 | 第19-20页 |
| 3.1.2 维护产品质量 | 第20页 |
| 3.1.3 促进合作 | 第20页 |
| 3.2 晋升机制 | 第20-21页 |
| 3.2.1 留住核心人力资本 | 第20-21页 |
| 3.2.2 保护企业核心技术 | 第21页 |
| 3.3 人才培养机制 | 第21-22页 |
| 第4章 万科合伙人制度案例分析 | 第22-47页 |
| 4.1 万科合伙人制度内容梳理 | 第22-26页 |
| 4.1.1 背景研究 | 第22-23页 |
| 4.1.2 主要内容 | 第23-24页 |
| 4.1.3 具体操作 | 第24-26页 |
| 4.2 万科合伙人制度对公司治理的影响 | 第26-31页 |
| 4.2.1 所有者与经营者利益趋向一致 | 第26-28页 |
| 4.2.2 股权结构更加集中 | 第28-29页 |
| 4.2.3 组织结构扁平化 | 第29-31页 |
| 4.3 万科企业的绩效指标分析 | 第31-41页 |
| 4.3.1 万科2011-2017年主要财务指标分析 | 第31-38页 |
| 4.3.2 万科2011-2017年非财务指标分析 | 第38-41页 |
| 4.4 万科合伙人制度的治理机制分析 | 第41-45页 |
| 4.4.1 利润分享机制 | 第41-43页 |
| 4.4.2 晋升机制 | 第43-44页 |
| 4.4.3 人才培养机制 | 第44-45页 |
| 4.5 问题及优化建议 | 第45-47页 |
| 4.5.1 万科合伙人制度存在的问题 | 第45-46页 |
| 4.5.2 优化建议 | 第46-47页 |
| 第5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47-49页 |
| 5.1 研究结论 | 第47页 |
| 5.2 研究展望 | 第47-49页 |
| 参考文献 | 第49-52页 |
| 致谢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