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及设备论文--机器人技术论文--机器人论文

足式机器人单腿柔顺控制方法与弹跳策略研究

摘要第12-13页
ABSTRACT第13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24页
    1.1 论文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4-15页
        1.1.1 课题来源第14页
        1.1.2 研究背景第14页
        1.1.3 研究意义第14-15页
    1.2 本课题研究现状第15-21页
        1.2.1 四足机器人研究现状第15-17页
        1.2.2 单腿弹跳策略与柔顺控制方法研究现状第17-19页
        1.2.3 液压驱动控制方法研究现状第19-21页
    1.3 论文研究内容与组织结构第21-24页
        1.3.1 研究内容第21-22页
        1.3.2 组织结构第22-24页
第二章 液压驱动单关节控制第24-42页
    2.1 引言第24页
    2.2 机器人单腿结构与驱动模型分析第24-28页
        2.2.1 单腿结构与驱动方式第24-25页
        2.2.2 液压作动器模型分析第25-28页
    2.3 位置伺服双环控制与力跟踪滑模控制第28-31页
        2.3.1 位置伺服双环控制第28页
        2.3.2 力跟踪滑模控制律设计第28-30页
        2.3.3 仿真结果第30-31页
    2.4 基于速度补偿与参数估计的力跟踪滑模控制第31-36页
        2.4.1 力跟踪PID控制律设计第31-33页
        2.4.2 力跟踪PID控制仿真结果第33-34页
        2.4.3 混合控制仿真结果第34-36页
    2.5 单关节仿真与实验第36-41页
        2.5.1 位置伺服双环控制仿真结果第36-37页
        2.5.2 单关节实验平台第37页
        2.5.3 实验结果第37-41页
    2.6 小结第41-42页
第三章 单腿柔顺控制方法第42-54页
    3.1 引言第42页
    3.2 单腿运动学与动力学模型第42-46页
        3.2.1 足式机器人腿部结构第42-43页
        3.2.2 简化模型与坐标系第43-44页
        3.2.3 运动学与动力学模型第44-46页
    3.3 主动柔顺控制方法第46-48页
        3.3.1 操作空间控制方法第46-47页
        3.3.2 阻抗控制方法第47-48页
    3.4 仿真与实验第48-53页
        3.4.1 仿真结果第49-50页
        3.4.2 实验结果第50-53页
    3.5 小结第53-54页
第四章 单腿竖直弹跳稳定性分析与高度控制策略第54-70页
    4.1 引言第54页
    4.2 运动状态分析与等效模型第54-55页
        4.2.1 运动状态分析第54-55页
        4.2.2 单腿等效模型第55页
    4.3 稳定性判据第55-59页
        4.3.1 PRM稳定性分析第56-57页
        4.3.2 能量轨道稳定性定义与分析第57-59页
    4.4 等效模型稳定性分析第59-64页
        4.4.1 数学模型描述第59-60页
        4.4.2 控制律设计第60-61页
        4.4.3 能量轨道稳定性分析第61-64页
    4.5 弹跳高度控制策略第64-67页
        4.5.1 弹跳运动能量损失第64-65页
        4.5.2 基于力补偿的高度控制第65-66页
        4.5.3 基于位置规划的高度控制第66-67页
    4.6 基于阻抗控制的弹跳仿真结果第67-69页
    4.7 小结第69-70页
第五章 单腿弹跳实验第70-80页
    5.1 引言第70页
    5.2 单腿弹跳实验平台第70-71页
        5.2.1 控制系统框架第70-71页
        5.2.2 实验样机简介第71页
    5.3 实验结果第71-78页
        5.3.1 落地冲击实验第71-75页
        5.3.2 单腿弹跳实验第75-78页
    5.4 小结第78-80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80-82页
    6.1 工作总结第80页
    6.2 未来展望第80-82页
致谢第82-84页
参考文献第84-88页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第88页

论文共8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超声速多飞行器编队协同动力学研究
下一篇:面向多智能体的人机协同航迹规划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