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的动力机制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18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3-15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3-14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1.2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5-18页 |
1.2.1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1.2.2 研究方法 | 第16页 |
1.2.3 研究流程 | 第16-18页 |
第2章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 第18-27页 |
2.1 文献综述 | 第18-21页 |
2.1.1 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劳动关系研究综述 | 第18-19页 |
2.1.2 中国劳动关系研究综述 | 第19-21页 |
2.2 相关概念界定 | 第21-23页 |
2.2.1 民营企业 | 第21页 |
2.2.2 民营企业劳动关系 | 第21-22页 |
2.2.3 和谐劳动关系动力机制 | 第22-23页 |
2.3 理论基础 | 第23-27页 |
2.3.1 企业的员工社会责任 | 第23-24页 |
2.3.2 企业家精神理论 | 第24-25页 |
2.3.3 员工关系管理 | 第25-27页 |
第3章 研究方法与设计 | 第27-36页 |
3.1 研究方法 | 第27-30页 |
3.1.1 案例研究方法 | 第27-28页 |
3.1.2 案例选择 | 第28-30页 |
3.2 资料收集方法 | 第30-33页 |
3.2.1 一手资料 | 第31-32页 |
3.2.2 二手资料 | 第32-33页 |
3.3 资料分析技术 | 第33-34页 |
3.3.1 多级编码资料分析技术 | 第33-34页 |
3.3.2 逻辑模型技术 | 第34页 |
3.3.3 编年时间序列分析技术 | 第34页 |
3.4 检验策略 | 第34-36页 |
第4章 民营企业和谐劳动关系动力机制构建 | 第36-49页 |
4.1 生存阶段 | 第36-39页 |
4.1.1 推动因素 | 第37-38页 |
4.1.2 家庭式员工关系管理 | 第38页 |
4.1.3 阶段成果 | 第38-39页 |
4.2 飞速发展阶段 | 第39-42页 |
4.2.1 推动因素 | 第39-40页 |
4.2.2 向现代劳动关系管理过渡 | 第40-41页 |
4.2.3 阶段成果 | 第41-42页 |
4.3 稳健发展阶段 | 第42-46页 |
4.3.1 推动因素 | 第42-43页 |
4.3.2 人本管理 | 第43-45页 |
4.3.3 阶段成果 | 第45-46页 |
4.4 小结 | 第46-49页 |
第5章 民营企业和谐劳动关系动力机制阐释 | 第49-62页 |
5.1 源动力引导 | 第49-51页 |
5.1.1 企业家精神 | 第49-50页 |
5.1.2 可持续发展理念 | 第50-51页 |
5.2 组织内外因素持续推动 | 第51-55页 |
5.2.1 外部环境变化 | 第51-53页 |
5.2.2 组织内部因素 | 第53-55页 |
5.3 效果反馈加强 | 第55-59页 |
5.3.1 和谐劳动关系效益认知 | 第55-56页 |
5.3.2 和谐劳动关系效益反馈 | 第56-59页 |
5.4 模型总结 | 第59-60页 |
5.5 管理启示与建议 | 第60-62页 |
结论 | 第62-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参与课题 | 第73-74页 |
附录B 倍特力公司大事年表 | 第74-80页 |
附录C 倒金字塔组织机构图 | 第80-81页 |
附录D 案例企业劳动关系发展过程编码示范 | 第81-87页 |
附录E 企业家精神编码示范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