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语言、文字论文--汉语论文--语义、词汇、词义(训诂学)论文--现代词汇论文

现代汉语自然口语中“所以”的语用功能研究

内容摘要第2-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一章 绪论第8-17页
    1.1 选题意义第8-10页
    1.2 研究现状第10-16页
        1.2.1 国外话语标记研究第10-12页
        1.2.2 国内话语标记研究第12-15页
        1.2.3 连词“所以”的研究第15-16页
    1.3 本文的理论基础及研究方法第16页
        1.3.1 理论基础第16页
        1.3.2 研究方法第16页
    1.4 语料来源第16-17页
第二章 连词“所以”在口语语篇中的语用功能第17-29页
    2.1 连词“所以”弱化前在口语语篇中的语用功能第17-19页
        2.1.1 说明结果第17页
        2.1.2 表示推论第17-19页
        2.1.3 表示评价第19页
    2.2 连词“所以”弱化后在口语语篇中的语用功能第19-27页
        2.2.1 连词“所以”弱化后的语用功能第20-24页
        2.2.2 连词“所以”弱化后在语篇中的衔接功能第24-27页
    2.3 小结第27-29页
第三章 话语标记“所以”在口语语篇中的语用功能第29-46页
    3.1 语篇组织功能第31-37页
        3.1.1 形式连贯功能第31-35页
        3.1.2 内容连贯功能第35-37页
    3.2 人际互动功能第37-41页
        3.2.1 非中心交际活动中的人际互动功能第37-39页
        3.2.2 中心交际活动中的人际互动功能第39-41页
    3.3 语境顺应功能第41-45页
        3.3.1 对语言语境的顺应功能第42页
        3.3.2 对现场语境的顺应功能第42-44页
        3.3.3 对背景语境的顺应功能第44-45页
    3.4 小结第45-46页
第四章 话语标记“所以”的来源及形成机制第46-56页
    4.1 话语标记“所以”的来源第46-50页
        4.1.1 “所”“以”各自虚化演变为跨层结构“所以”第46-48页
        4.1.2 “所以”第一次虚化:介词结构→因果连词第48页
        4.1.3 “所以”第二次虚化:因果连词→话语标记第48-50页
    4.2 话语标记“所以”形成的动因和机制第50-55页
        4.2.1 话语标记“所以”形成的动因第50-53页
        4.2.2 话语标记“所以”形成的机制第53-55页
    4.3 小结第55-56页
第五章 结语第56-58页
参考文献第58-61页
致谢第61-62页

论文共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游戏教学法与对外汉语教学--以“你比我来猜”、“找朋友”为例
下一篇:含“意思”一词的若干类固定结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