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会科学总论论文--社会学论文--社会工作、社会管理、社会规划论文

新疆善承社工服务站促进社区养老服务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1章 导论第12-19页
    1.1 研究背景第12-15页
        1.1.1 我国老龄化问题严重第12-14页
        1.1.2 社工服务站这一机构兴起第14-15页
    1.2 研究意义第15-16页
        1.2.1 理论意义第15页
        1.2.2 现实意义第15-16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6-18页
        1.3.1 国内研究现状第16-17页
        1.3.2 国外研究现状第17-18页
    1.4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第18-19页
        1.4.1 研究方法第18页
        1.4.2 创新点第18-19页
第2章 相关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第19-23页
    2.1 基本概念界定第19-20页
        2.1.1 社工服务站第19页
        2.1.2 社区养老第19-20页
        2.1.3 老龄化社会第20页
    2.2 理论基础第20-23页
        2.2.1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第20-21页
        2.2.2 期望价值理论第21页
        2.2.3 激励理论第21-22页
        2.2.4 社会互动理论第22-23页
第3章 善承社工服务站促进社区养老服务的现状第23-33页
    3.1 善承社工服务站及第四社区居委会第23-24页
        3.1.1 善承社工服务站第23页
        3.1.2 第四社区居委会第23-24页
    3.2 善承社工服务站促进第四社区养老服务的问卷调查第24-29页
        3.2.1 调查问卷的设计第24页
        3.2.2 研究样本的确定第24-25页
        3.2.3 调查问卷的结果分析第25-29页
    3.3 善承社工服务站在促进第四社区养老服务中存在的问题第29-33页
        3.3.1 善承社工服务站服务经费不足第29页
        3.3.2 善承社工服务站人员队伍不足第29-30页
        3.3.3 善承社工服务站位置存在欠缺第30-31页
        3.3.4 善承社工服务站缺少联动机制第31页
        3.3.5 善承社工服务站服务途径单一第31-33页
第4章 新疆省外发挥社工服务站促进社区养老服务的经验第33-37页
    4.1 典型地区的社区养老服务经验第33-35页
        4.1.1 北京宣武区广外街道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第33-34页
        4.1.2 南京市玄武区锁金村街道锁金三村社区养老实践第34-35页
    4.2 典型地区发挥社工服务站促进社区养老服务的经验启示第35-37页
        4.2.1 扩展善承社工服务站的经费来源第35-36页
        4.2.2 发挥善承社工服务站与其他机构的协作第36-37页
第5章 促进善承社工服务站发挥社区养老服务作用的建议第37-48页
    5.1 保障善承社工服务站的经费来源第37-39页
        5.1.1 政府继续购买社工服务站服务第37页
        5.1.2 社工服务站适当设立收费项目第37-38页
        5.1.3 加强社工服务站与商业机构的合作第38-39页
        5.1.4 设立捐助中心第39页
    5.2 强化善承社工服务站的人员队伍第39-42页
        5.2.1 强化社工督导,提高专业服务水平第39-40页
        5.2.2 适度提高从业人员的待遇水平第40-41页
        5.2.3 志愿者认领服务项目第41-42页
    5.3 弥补善承社工服务站位置的欠缺第42-43页
        5.3.1 善承社工服务站迁址第42页
        5.3.2 善承社工服务站内增设无障碍通道第42-43页
        5.3.3 善承社工服务站增设接送专车第43页
    5.4 构建善承社工服务站与社区养老相关单位的联动机制第43-46页
        5.4.1 构建与辖区学校的联动机制第43-44页
        5.4.2 构建与子女就业单位的联动机制第44-45页
        5.4.3 构建与商业机构的联动机制第45-46页
    5.5 拓展善承社工服务站的为老服务途径第46-48页
        5.5.1 利用新媒体拓展为老服务途径第46页
        5.5.2 利用新思路拓展为老服务途径第46-48页
结论第48-49页
参考文献第49-51页
附录第51-56页
致谢第56页

论文共5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残疾退伍军人优抚安置的社会工作介入策略研究--基于Q市的调查
下一篇:阳江市网络舆情的政府引导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