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会科学总论论文--社会学论文--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论文--社会心理、社会行为论文--社会舆论论文

阳江市网络舆情的政府引导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8页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0-12页
        1.1.1 研究背景第10-11页
        1.1.2 研究意义第11-12页
    1.2 文献综述第12-15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12-13页
        1.2.2 国内研究综述第13-15页
    1.3 研究目标、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第15-18页
        1.3.1 研究目标第15页
        1.3.2 研究思路第15-16页
        1.3.3 研究方法第16-18页
第二章 网络舆情基本概念与理论概述第18-28页
    2.1 网络舆情第18-20页
        2.1.1 网络舆情的内涵与特点第18-19页
        2.1.2 网络舆情的生成过程第19-20页
    2.2 网络舆情基本理论研究第20-24页
        2.2.1 加值理论第20-22页
        2.2.2 “沉默的螺旋”与“反沉默螺旋”理论第22-23页
        2.2.3 “蝴蝶效应”与“群体极化效应”第23页
        2.2.4 “议程设置”理论第23-24页
    2.3 政府引导网络舆情第24-27页
        2.3.1 政府引导网络舆情的内涵第24-25页
        2.3.2 政府引导舆情的方式第25-26页
        2.3.3 政府引导网络舆情的必要性第26-27页
    2.4 本章小结第27-28页
第三章 阳江市网络舆情政府引导的现状与问题第28-43页
    3.1 阳江市网络舆情政府引导现状第28-33页
        3.1.1 阳江市网络舆情现状分析第28-30页
        3.1.2 阳江市网民用户习惯分析第30-32页
        3.1.3 阳江市网络舆情政府引导现状第32-33页
    3.2 阳江市网络舆情案例分析第33-38页
        3.2.1 案例一:2017年1月阳江女子开摩托车碾压小孩事件第33-35页
        3.2.2 案例二:2016年7月“违法占地每平方米只罚1元”事件第35-37页
        3.2.3 案例三:2017年7月阳江喜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第37-38页
    3.3 阳江市网络舆情政府引导存在的主要问题第38-40页
        3.3.1 网络舆情管理组织机构不健全第38-39页
        3.3.2 网络舆情引导机制不完善第39页
        3.3.3 对本地新媒体的管理和善用不够第39-40页
        3.3.4 重“硬性”管控,轻“柔性”疏导第40页
    3.4 阳江市网络舆情引导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第40-42页
        3.4.1 政府对网络舆情引导工作重视程度不足第40页
        3.4.2 缺乏高端人才队伍,舆情引导发展缓慢第40-41页
        3.4.3 对网络舆情政府引导工作的案例研判能力弱第41-42页
    3.5 本章小结第42-43页
第四章 国内外网络舆情政府引导的经验借鉴第43-47页
    4.1 国外的经验第43-44页
        4.1.1 建立健全法律体系第43页
        4.1.2 利用技术引导网络舆情第43-44页
        4.1.3 政府引导,多方参与第44页
        4.1.4 联合媒体,疏导舆情第44页
    4.2 国内的经验教训第44-45页
        4.2.1 河北邯郸“水污染事件”第44-45页
        4.2.2 天津“8·12”爆炸事件第45页
        4.2.3 广州市“网络舆情研判监控系统”第45页
    4.3 国内外经验对阳江的启示第45-46页
    4.4 本章小结第46-47页
第五章 完善阳江市网络舆情政府引导的对策建议第47-54页
    5.1 加强网络舆情引导管理机制措施第47-52页
        5.1.1 成立网络舆情管理专门机构第47页
        5.1.2 完善网络舆情管理机制第47-48页
        5.1.3 构建公开透明的舆情信息疏导通道第48-50页
        5.1.4 高效利用新媒体第50-51页
        5.1.5 增强对地方重大案例的研判能力第51-52页
    5.2 政府网络舆情引导管理策略技巧第52-53页
        5.2.1 技巧一:沟通原则第52页
        5.2.2 技巧二:沟通方式第52-53页
        5.2.3 技巧三:沟通关注点第53页
    5.3 本章小结第53-54页
结论与展望第54-55页
参考文献第55-57页
附录:问卷第57-60页
攻读博士/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60-61页
致谢第61-62页
附件第62页

论文共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新疆善承社工服务站促进社区养老服务研究
下一篇:认知障碍症长者社区照顾模式探索--以E机构认知障碍症长者社区照顾项目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