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语言、文字论文--汉语论文--汉语教学论文--对外汉语教学论文

以卢干达语为母语的汉语学习者语音偏误和教学策略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0 引言第9-15页
    0.1 研究意义第9页
    0.2 研究现状第9-11页
    0.3 研究中的不足之处第11-12页
    0.4 理论基础第12-13页
        0.4.1 中介语理论第12页
        0.4.2 偏误研究理论第12-13页
        0.4.3 比较研究理论第13页
    0.5 研究方法第13-15页
        0.5.1 问卷调查法第14页
        0.5.2 文献法第14页
        0.5.3 对比法第14-15页
第1章 以卢干达语为母语的汉语学习者汉语语音偏误现象第15-26页
    1.1 声母偏误现象第15-17页
        1.1.1 舌尖后音 zh、ch、sh 的发音偏误第16页
        1.1.2 舌面音 q、x 的发音偏误第16页
        1.1.3 舌尖前音 c 的发音的发音偏误第16-17页
        1.1.4 舌尖后浊音 r 的发音偏误第17页
        1.1.5 舌根音 h 的发音偏误第17页
    1.2 韵母偏误现象第17-21页
        1.2.1 韵母ü的发音偏误第18页
        1.2.2 韵腹为 e 的韵母发音偏误第18-19页
        1.2.3 韵腹为 a 的韵母发音偏误第19页
        1.2.4 韵母 o 的发音偏误第19页
        1.2.5 韵母 i 的发音偏误第19页
        1.2.6 韵母 u 的发音偏误第19-20页
        1.2.7 韵音 er 的发音偏误第20页
        1.2.8 复韵母 uo、ou 的偏误第20页
        1.2.9 复韵母üe、ie 的偏误第20页
        1.2.10 复韵母 ia、ie 的发音混淆第20页
        1.2.11 复韵母 iu 的发音偏误第20页
        1.2.12 介音的丢失第20-21页
        1.2.13 鼻韵母发音的偏误第21页
    1.3 声调偏误分析第21-23页
        1.3.1 阴平调的偏误第22页
        1.3.2 阳平调的偏误第22页
        1.3.3 上声调的偏误第22-23页
        1.3.4 去声的偏误第23页
    1.4 其他偏误现象第23-26页
        1.4.1 变调第24页
        1.4.2 轻声第24-25页
        1.4.3 儿化第25-26页
第2章 偏误原因第26-37页
    2.1 语音系统的影响第26-34页
        2.1.1 母语的影响第30-32页
        2.1.2 目的语的影响第32-33页
        2.1.3 英语迁移的影响第33-34页
    2.2 使用环境的影响第34-35页
        2.2.1 学习条件影响第34页
        2.2.2 教师影响第34-35页
    2.3 学习者自身因素的影响第35-37页
        2.3.1 动机和兴趣第35页
        2.3.2 性格和态度第35-37页
第3章 汉语语言教学策略第37-47页
    3.1 语音教学的基本原则第37-39页
        3.1.1 频繁运用演示和模仿教学模式第37-38页
        3.1.2 遵循先易再难原则第38页
        3.1.3 鼓励与评价学生第38-39页
        3.1.4 两种语言对比分析第39页
        3.1.5 音形结合加深印象第39页
    3.2 相关语音教学的具体策略第39-47页
        3.2.1 声母教学策略第39-41页
        3.2.2 韵母教学策略第41-44页
        3.2.3 声调教学策略第44-45页
        3.2.4 轻声与儿化音策略第45-47页
结语第47-48页
参考文献第48-51页
致谢第51-52页
附录第52-54页

论文共5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上海图书馆藏明代尺牍》谦称词语研究
下一篇:关联突显模式下的脱口秀幽默--以《今晚80后》节目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