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绪论 | 第10-16页 |
第一章 初中古诗词意象主题教学现状与分析——以《观沧海》、《次北固山下》、《天净沙·秋思》课例为中心 | 第16-40页 |
第一节 《观沧海》课例分析 | 第16-21页 |
一、《观沧海》教学目标分析 | 第16-18页 |
二、《观沧海》教学内容分析 | 第18-20页 |
三、《观沧海》教学方法分析 | 第20-21页 |
第二节 《次北固山下》课例分析 | 第21-25页 |
一、《次北固山下》教学目标分析 | 第21-22页 |
二、《次北固山下》教学内容分析 | 第22-24页 |
三、《次北固山下》教学方法分析 | 第24-25页 |
第三节 《天净沙·秋思》课例分析 | 第25-29页 |
一、《天净沙·秋思》教学目标分析 | 第25-27页 |
二、《天净沙·秋思》教学内容分析 | 第27-28页 |
三、《天净沙·秋思》教学方法分析 | 第28-29页 |
第四节 课例分析总结 | 第29-40页 |
一、教学目标分析总结 | 第29-31页 |
二、教学内容分析总结 | 第31-35页 |
三、教学方法分析总结 | 第35-38页 |
四、传统语文古诗词教学的特点分析 | 第38-40页 |
第二章 主题教学概说 | 第40-44页 |
第一节 主题教学的概念与特点 | 第40-42页 |
一、主题教学的概念分析 | 第40-41页 |
二、主题教学的特点分析 | 第41-42页 |
第二节 主题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 | 第42-44页 |
一、着眼于学生的生命价值取向 | 第42页 |
二、适宜的教学内容开展和扩展方式 | 第42-44页 |
第三章 初中古诗词意象主题教学设计 | 第44-58页 |
第一节 设计前测及确定教学主题 | 第44-46页 |
一、设计前测 | 第44-45页 |
二、前测数据分析与说明 | 第45-46页 |
第二节 “水之意蕴与生命成长”主题教学设计 | 第46-52页 |
一、主题教学案例设计原则 | 第46-47页 |
二、主题教学设计内容 | 第47-52页 |
第三节 后测数据分析说明及一线教师评课 | 第52-58页 |
一、后测统计与说明 | 第52-53页 |
二、一线教师评课 | 第53-58页 |
第四章 初中古诗词意象主题教学反思 | 第58-62页 |
第一节 教学实践取得的成效与不足之处 | 第58-59页 |
一、调动了学生学习古诗词的积极性 | 第58页 |
二、学生加深了对水意象的情感体悟 | 第58页 |
三、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对生命成长有了感悟 | 第58-59页 |
四、教学实践中存在着不足之处 | 第59页 |
第二节 本研究的局限性 | 第59-62页 |
一、课例样本的局限性 | 第59页 |
二、课例研究内容的局限性 | 第59-60页 |
三、教学实践中时间的局限性 | 第60-62页 |
结语 | 第62-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8页 |
附录1:助读资料 | 第68-70页 |
附录2:一线教师评课表 | 第70-74页 |
致谢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