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育视角下的《文心》研究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绪论 | 第8-13页 |
一、研究缘起 | 第8页 |
二、研究综述 | 第8-11页 |
三、研究意义 | 第11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11-13页 |
第一章《文心》概述 | 第13-18页 |
一、《文心》的写作背景 | 第13-14页 |
二、《文心》内容 | 第14-16页 |
三、《文心》的时代意义 | 第16-18页 |
第二章《文心》中的语文课程资源观 | 第18-31页 |
一、《文心》中所体现的语文课程资源 | 第18-22页 |
(一)课内资源 | 第18-20页 |
(二)课外资源 | 第20-22页 |
二、《文心》中语文课程资源的运用研究 | 第22-27页 |
(一)树立正确的语文课程资源观 | 第22-23页 |
(二)因地制宜地开发语文课程资源 | 第23-27页 |
三、《文心》中语文课程资源的启示 | 第27-31页 |
(一)挖掘语文课程资源 | 第28页 |
(二)提高语文课程资源利用率 | 第28-29页 |
(三)正确运用网络媒体资源 | 第29-31页 |
第三章《文心》中的阅读教学观 | 第31-39页 |
一、《文心》所体现的阅读教学法 | 第31-33页 |
(一)预习法 | 第31页 |
(二)点拨法 | 第31-32页 |
(三)讨论法 | 第32页 |
(四)朗读法 | 第32-33页 |
二、《文心》中阅读教学法的运用研究 | 第33-35页 |
(一)预习法的有效运用 | 第33-34页 |
(二)讨论法的有效运用 | 第34页 |
(三)朗读法的有效运用 | 第34-35页 |
(四)点拨法的有效运用 | 第35页 |
三、《文心》中阅读教学法的启示 | 第35-39页 |
(一)注重朗读实践 | 第36-37页 |
(二)注重阅读实践 | 第37-38页 |
(三)改变单一阅读教学法的现状 | 第38-39页 |
第四章 《文心》中的写作教学观 | 第39-46页 |
一、《文心》中所体现的写作教学观 | 第39-41页 |
(一)生活观 | 第39-40页 |
(二)修改法 | 第40-41页 |
(三)触发法 | 第41页 |
二、《文心》中写作教学法的运用研究 | 第41-44页 |
(一)生活观的有效运用 | 第41-42页 |
(二)修改法的有效运用 | 第42-43页 |
(三)触发法的有效运用 | 第43-44页 |
三、《文心》中写作教学观的启示 | 第44-46页 |
(一)改变作文“格式化”现状 | 第44页 |
(二)“修改”落到实处 | 第44-45页 |
(三)重生活体验 | 第45-46页 |
第五章《文心》中的学习观 | 第46-53页 |
一、《文心》中所体现的学习方法 | 第46-47页 |
(一)合作性学习法 | 第46页 |
(二)研究性学习法 | 第46-47页 |
二、《文心》中学习法的运用研究 | 第47-50页 |
(一)合作性学习法的有效运用 | 第47-49页 |
(二)研究性学习法的有效运用 | 第49-50页 |
三、《文心》中学习方的启示 | 第50-53页 |
(一)确立研究重点 | 第50-51页 |
(二)找准研究主题 | 第51页 |
(三)深化研究认识 | 第51-53页 |
结语 | 第53-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8页 |
后记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