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21页 |
1.1 研究背景与选题意义 | 第13-15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3-14页 |
1.1.2 选题意义 | 第14-15页 |
1.2 中外研究现状 | 第15-19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6-19页 |
1.3 研究方法与基本思路 | 第19-20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9页 |
1.3.2 基本思路 | 第19-20页 |
1.4 主要创新与不足 | 第20-21页 |
1.4.1 主要创新点 | 第20页 |
1.4.2 主要不足 | 第20-21页 |
第2章 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 | 第21-31页 |
2.1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内涵与特征 | 第21-22页 |
2.1.1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内涵 | 第21页 |
2.1.2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特征 | 第21-22页 |
2.2 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选择标准与发展目标 | 第22-24页 |
2.2.1 选择标准 | 第22-23页 |
2.2.2 发展目标 | 第23-24页 |
2.3 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现状 | 第24-28页 |
2.3.1 产业分布 | 第24-27页 |
2.3.2 发展趋势 | 第27-28页 |
2.4 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问题分析 | 第28-31页 |
2.4.1 核心技术短缺 | 第28页 |
2.4.2 区域结构性趋同 | 第28-30页 |
2.4.3 企业自身生存能力弱 | 第30-31页 |
第3章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31-36页 |
3.1 人才培养方式的不合理 | 第31-32页 |
3.1.1 创新型人才短缺 | 第31-32页 |
3.1.2 新兴产业技术工人短缺 | 第32页 |
3.2 产品与市场需求脱节 | 第32-33页 |
3.2.1 产品性能与市场需求脱节 | 第32-33页 |
3.2.2 产品价格过高 | 第33页 |
3.3 地方政府职能发挥不充分 | 第33-36页 |
3.3.1 决策职能:重复建设引发产业结构性趋同 | 第33-34页 |
3.3.2 协调职能:相关配套设施建设滞后 | 第34-35页 |
3.3.3 扶持职能:扶持力度低致使产业发展缓慢 | 第35页 |
3.3.4 监管职能:市场秩序有待完善 | 第35-36页 |
第4章 国外发达国家发展经验与启示 | 第36-41页 |
4.1 美国 | 第36-37页 |
4.2 欧盟 | 第37-39页 |
4.3 日本 | 第39页 |
4.4 经验借鉴启示 | 第39-41页 |
第5章 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健康发展的对策 | 第41-47页 |
5.1 人才的培养与激励 | 第41-43页 |
5.1.1 注重国际间学术交流与合作 | 第41-42页 |
5.1.2 建立有效的人才激励与保障机制 | 第42页 |
5.1.3 加强新兴产业专利技术与著作权保护 | 第42-43页 |
5.2 市场需求的培育 | 第43-44页 |
5.2.1 政府定向采购 | 第43页 |
5.2.2 消费补贴与免税并举 | 第43-44页 |
5.3 政府职能的履行 | 第44-47页 |
5.3.1 地方政府的科学规划 | 第44-45页 |
5.3.2 强化政府协调作用 | 第45页 |
5.3.3 加大产业扶持力度 | 第45-46页 |
5.3.4 建立完善的市场秩序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1页 |
作者简介 | 第51-52页 |
致谢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