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4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2 研究意义与创新点 | 第10-11页 |
1.2.1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2 研究创新点 | 第11页 |
1.3 研究内容与框架 | 第11-14页 |
第2章 社会背景与理论基础 | 第14-30页 |
2.1 共享经济 | 第14-18页 |
2.1.1 共享经济的起源 | 第14页 |
2.1.2 共享经济的驱动力 | 第14-15页 |
2.1.3 共享经济的商业模式 | 第15-18页 |
2.1.4 共享经济的影响 | 第18页 |
2.2 产品服务系统设计 | 第18-24页 |
2.2.1 产品服务系统 | 第18-19页 |
2.2.2 产品服务系统设计 | 第19-20页 |
2.2.3 产品与服务设计整合 | 第20-23页 |
2.2.4 产品服务系统设计的工具与方法 | 第23-24页 |
2.3 感性工学 | 第24-28页 |
2.3.1 感性工学的来源与发展 | 第24-26页 |
2.3.2 感性工学在产品设计研究中的应用 | 第26-27页 |
2.3.3 感性工学在服务设计研究中的尝试和探索 | 第27-28页 |
2.4 产品服务系统设计模型的建立 | 第28-30页 |
第3章 共享单车服务系统的用户感性需求研究 | 第30-56页 |
3.1 聚焦共享单车 | 第30-34页 |
3.1.1 共享单车的市场调研 | 第30-31页 |
3.1.2 共享单车典型案例分析 | 第31-32页 |
3.1.3 共享单车的发展与研究现状 | 第32-34页 |
3.2 共享单车服务系统的用户群研究 | 第34-41页 |
3.2.1 用户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34-35页 |
3.2.2 用户特征调查 | 第35-40页 |
3.2.3 用户特征分群 | 第40-41页 |
3.3 共享单车服务系统的用户需求研究 | 第41-46页 |
3.3.1 共享单车服务系统的用户需求调研 | 第41-42页 |
3.3.2 共享单车服务系统的用户体验分析 | 第42-46页 |
3.4 共享单车服务系统的用户感性意象空间的建立 | 第46-56页 |
3.4.1 共享单车服务系统感性词汇的收集与选择 | 第46-48页 |
3.4.2 问卷设计 | 第48页 |
3.4.3 从数据分析看用户需求对感性意象的影响 | 第48-52页 |
3.4.4 共享单车感性意象词汇的主成分分析 | 第52-56页 |
第4章 以用户感性需求为导向的共享单车服务系统设计 | 第56-77页 |
4.1 设计目标 | 第56页 |
4.2 共享单车服务系统设计 | 第56-68页 |
4.2.1 利益相关者分析与系统图输出 | 第56-59页 |
4.2.2 服务触点与内容分析 | 第59-63页 |
4.2.3 服务蓝图输出 | 第63-65页 |
4.2.4 典型用户模拟服务过程 | 第65-67页 |
4.2.5 设计策略 | 第67-68页 |
4.3 共享单车产品设计 | 第68-77页 |
4.3.1 共享单车产品生命周期管理 | 第68-69页 |
4.3.2 共享单车产品设计原则 | 第69-70页 |
4.3.3 产品属性定义 | 第70-72页 |
4.3.4 产品设计输出 | 第72-77页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7-79页 |
5.1 研究总结 | 第77-78页 |
5.2 研究的局限性 | 第78页 |
5.3 研究展望 | 第78-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3页 |
致谢 | 第83-84页 |
附录一 共享单车用户调查问卷 | 第84-86页 |
附录二 共享单车服务系统用户感性需求量表问卷 | 第86-93页 |
附录三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成果 | 第93-94页 |
附件 产品设计手册 | 第94-10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