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0-19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1-12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1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3 相关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1.3.1 关于网络消费者行为的相关研究 | 第12-13页 |
1.3.2 关于微信的相关研究 | 第13-16页 |
1.3.3 理论综述 | 第16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1.4.1 文献研究法 | 第16-17页 |
1.4.2 案例分析法 | 第17页 |
1.4.3 参与式观察法 | 第17页 |
1.4.4 比较分析法 | 第17页 |
1.5 研究内容与框架 | 第17-18页 |
1.6 创新点 | 第18-19页 |
2 微信和微信营销相关介绍 | 第19-24页 |
2.1 理论基础 | 第19-20页 |
2.1.1 整合营销理论 | 第19页 |
2.1.2 直复营销理论 | 第19页 |
2.1.3 关系营销理论 | 第19页 |
2.1.4 病毒营销理论 | 第19-20页 |
2.1.5 AISAS模型 | 第20页 |
2.2 微信和微信营销的概念 | 第20-21页 |
2.2.1 微信的定义及其发展 | 第20-21页 |
2.2.2 微信营销的定义 | 第21页 |
2.3 微信的营销功能 | 第21-23页 |
2.3.1 营销传播功能 | 第21-22页 |
2.3.2 线上线下互通功能(O2O) | 第22页 |
2.3.3 客户关系管理功能(Social CRM) | 第22页 |
2.3.4 平台接口功能(API) | 第22-23页 |
2.4 微信营销的目的 | 第23-24页 |
3 企业微信营销现状 | 第24-29页 |
3.1 典型的企业微信营销方式介绍 | 第24-26页 |
3.1.1 查看附近的人营销 | 第24页 |
3.1.2 摇一摇营销 | 第24页 |
3.1.3 漂流瓶营销 | 第24-25页 |
3.1.4 二维码营销 | 第25页 |
3.1.5 微信语音营销 | 第25页 |
3.1.6 朋友圈营销 | 第25-26页 |
3.1.7 公众号营销 | 第26页 |
3.2 企业微信营销的优势及问题 | 第26-29页 |
3.2.1 企业微信营销的优势 | 第26-27页 |
3.2.2 企业微信营销的问题 | 第27-29页 |
4 微信营销环境下AISAS营销模型适应性分析 | 第29-36页 |
4.1 宏微观环境的适应性 | 第29-31页 |
4.1.1 宏观环境的适应性 | 第29-30页 |
4.1.2 微观环境的适应性 | 第30-31页 |
4.2 消费者特征的适应性 | 第31-33页 |
4.2.1 用户基数特征的适应性 | 第32页 |
4.2.2 性别和年龄属性的适应性 | 第32页 |
4.2.3 收入、职务、学历特征的适应性 | 第32页 |
4.2.4 使用频率特征的适应性 | 第32页 |
4.2.5 使用功能特征的适应性 | 第32-33页 |
4.3 营销模式的适应性 | 第33-36页 |
4.3.1 传统营销环境下企业营销模式 | 第33页 |
4.3.2 微信营销环境下企业营销模式 | 第33页 |
4.3.3 微信营销环境下企业营销模式的适应性分析 | 第33-36页 |
5 企业微信营销模式的构建-基于AISAS模型 | 第36-41页 |
5.1 基于AISAS模型企业微信营销模式的构建思路 | 第36-37页 |
5.2 基于AISAS模型企业微信营销模式的构建过程 | 第37-39页 |
5.2.1 建立连接阶段-吸引注意 | 第37页 |
5.2.2 强化关系阶段-激发兴趣 | 第37-38页 |
5.2.3 形成信任阶段-执行搜索 | 第38页 |
5.2.4 决策行动阶段-促成行动 | 第38页 |
5.2.5 传播体验阶段-分享信息 | 第38-39页 |
5.3 基于AISAS模型企业微信营销的机制 | 第39-41页 |
5.3.1 事件刺激 | 第39页 |
5.3.2 价值呈现 | 第39-40页 |
5.3.3 入口导流 | 第40页 |
5.3.4 互动引导 | 第40页 |
5.3.5 传播口碑 | 第40-41页 |
6 艺龙网微信营销模式案例分析与探讨 | 第41-58页 |
6.1 案例简介 | 第41页 |
6.1.1 案例背景 | 第41页 |
6.1.2 案例分析的目的 | 第41页 |
6.1.3 案例分析的对象 | 第41页 |
6.1.4 案例分析的方法 | 第41页 |
6.2 对艺龙微信营销的参与式观察 | 第41-55页 |
6.2.1 相关说明 | 第41-42页 |
6.2.2 观察内容 | 第42-54页 |
6.2.3 假设验证 | 第54-55页 |
6.3 案例总结 | 第55-58页 |
6.3.1 艺龙网微信营销“事件刺激”过程总结 | 第55-56页 |
6.3.2 艺龙网微信营销“价值呈现”过程总结 | 第56页 |
6.3.3 艺龙网微信营销“入口导流”过程总结 | 第56-57页 |
6.3.4 艺龙网微信营销“互动引导”过程总结 | 第57页 |
6.3.5 艺龙网微信营销“口碑传播”过程总结 | 第57-58页 |
7 总结与展望 | 第58-60页 |
7.1 研究总结 | 第58-59页 |
7.2 研究展望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6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 | 第66-68页 |
致谢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