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引言 | 第12-27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1.2 研究问题的提出 | 第13-15页 |
1.2.1 对工作压力的认识 | 第13-14页 |
1.2.2 知识型员工的工作压力问题 | 第14-15页 |
1.2.3 小结 | 第15页 |
1.3 研究主题的确定 | 第15-16页 |
1.4 研究对象的界定 | 第16页 |
1.5 知识型员工的概念和特征 | 第16-20页 |
1.5.1 国外学者的观点 | 第16-17页 |
1.5.2 国内学者的观点 | 第17-20页 |
1.6 研究和选题的意义 | 第20-23页 |
1.7 本文研究方法 | 第23页 |
1.8 本论文的逻辑结构及研究框架 | 第23-25页 |
1.9 本论文的创新点 | 第25-27页 |
2 文献综述 | 第27-66页 |
2.1 工作压力研究综述 | 第27-31页 |
2.1.1 有关工作压力的概念 | 第27页 |
2.1.2 压力的定义-工作压力概念的提出、演化和梳理 | 第27-31页 |
2.1.2.1 国外学者的观点 | 第27-29页 |
2.1.2.2 国内学者的观点 | 第29-31页 |
2.1.3 小结 | 第31页 |
2.2 有关工作压力的理论模型 | 第31-38页 |
2.2.1 工作压力理论模型回顾 | 第31-38页 |
2.2.2 小结 | 第38页 |
2.3 工作压力前因变量——工作压力源 | 第38-46页 |
2.3.1 对工作压力源的分析 | 第38-41页 |
2.3.1.1 工作压力源定义的界定及内容 | 第38-40页 |
2.3.1.2 小结 | 第40-41页 |
2.3.2 工作压力源的属性问题 | 第41-42页 |
2.3.3 工作压力源不同属性划分的依据 | 第42-43页 |
2.3.4 工作压力源的绩效属性——良性、劣性和中性 | 第43页 |
2.3.5 工作压力源的层次与结构 | 第43-44页 |
2.3.6 现有工作压力源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 第44-46页 |
2.3.6.1 工作压力源的测量工具的演变 | 第44-45页 |
2.3.6.2 现有工作压力测量工具存在的问题 | 第45-46页 |
2.4 重要的工作压力结果变量——工作绩效 | 第46页 |
2.5 工作绩效研究综述 | 第46-51页 |
2.5.1 有关工作绩效的概念 | 第46-49页 |
2.5.2 任务绩效与周边绩效 | 第49-50页 |
2.5.3 工作绩效的测量 | 第50-51页 |
2.6 工作压力和工作绩效的关系综述 | 第51-56页 |
2.6.1 理论研究 | 第51-55页 |
2.6.2 个体差异变量的引入 | 第55页 |
2.6.3 引入个体差异变量的原因 | 第55-56页 |
2.7 自我效能研究综述 | 第56-60页 |
2.7.1 自我效能的概念及内涵 | 第56-57页 |
2.7.2 自我效能在工作压力领域中的作用 | 第57-59页 |
2.7.3 自我效能量表的测量 | 第59-60页 |
2.8 应对策略研究综述 | 第60-66页 |
2.8.1 应对策略的定义 | 第60页 |
2.8.2 应对策略在工作压力与工作绩效关系中的作用 | 第60-62页 |
2.8.3 应对策略的分类 | 第62-63页 |
2.8.4 积极应对策略和消极(回避)应对策略 | 第63-65页 |
2.8.5 压力应对策略的测量 | 第65-66页 |
3 研究思路及研究框架 | 第66-71页 |
3.1 理论构思 | 第66-69页 |
3.1.1 工作压力对工作绩效的直接影响 | 第67-68页 |
3.1.2 自我效能感对工作压力与工作绩效关系的影响 | 第68页 |
3.1.3 应对策略对工作压力与工作绩效之间关系的影响 | 第68-69页 |
3.1.4 不同的人口统计学变量在工作压力及不同维度上存在着差异 | 第69页 |
3.2 研究设计与研究方法 | 第69页 |
3.3 样本的选择与确定 | 第69-70页 |
3.4 统计处理与分析 | 第70-71页 |
4 预调查与问卷检验 | 第71-95页 |
4.1 预调查的研究目的 | 第71页 |
4.2 研究方法 | 第71页 |
4.3 访谈与问卷的编制 | 第71-75页 |
4.3.1 访谈目的 | 第71-72页 |
4.3.2 访谈方法 | 第72页 |
4.3.3 访谈注意事项 | 第72页 |
4.3.4 访谈对象的基本情况 | 第72-73页 |
4.3.5 访谈提纲设计 | 第73页 |
4.3.6 访谈资料的收集 | 第73-75页 |
4.3.7 访谈资料的整理及初始问卷的形成 | 第75页 |
4.4 知识型员工工作压力的测量工具开发与验证 | 第75-79页 |
4.4.1 研究测量工具的确定 | 第75-79页 |
4.4.1.1 工作压力初始问卷的编制 | 第75-78页 |
4.4.1.2 对工作压力初始问卷的分析 | 第78-79页 |
4.4.2 预试样本及其分析 | 第79页 |
4.5 预调查问卷的分析 | 第79-93页 |
4.5.1 工作压力量表的项目分析、因素分析、信度和效度分析 | 第80-84页 |
4.5.2 工作绩效量表的项目分析、因素分析、信度和效度分析 | 第84-88页 |
4.5.3 自我效能量表的项目分析、因素分析、信度和效度分析 | 第88-90页 |
4.5.4 应对策略量表的项目分析、因素分析、信度和效度分析 | 第90-93页 |
4.6 对预测试问卷的分析小结 | 第93-95页 |
5 正式调查与结果分析 | 第95-142页 |
5.1 研究目的 | 第95页 |
5.2 研究方法 | 第95-108页 |
5.2.1 研究对象 | 第95-96页 |
5.2.2 研究工具 | 第96-97页 |
5.2.3 统计方法 | 第97-98页 |
5.2.4 对工作压力测量工具的有效性和可靠性评价 | 第98-101页 |
5.2.5 对工作绩效测量工具的有效性和可靠性评价 | 第101-104页 |
5.2.6 对自我效能测量工具的有效性和可靠性评价 | 第104-105页 |
5.2.7 对应对策略量表测量工具的有效性和可靠性评价 | 第105-108页 |
5.3 研究结论 | 第108-140页 |
5.3.1 工作压力、自我效能、应对策略和工作绩效的总体情况 | 第108-109页 |
5.3.2 工作压力差异检验分析 | 第109-122页 |
5.3.2.1 不同人口统计学特征在工作压力感知上的差异 | 第109-120页 |
5.3.2.2 工作压力及其不同维度的人口统计学变量的差异总结 | 第120-122页 |
5.3.3 工作压力、自我效能、应对策略与工作绩效的关系检验 | 第122-124页 |
5.3.3.1 相关分析 | 第122-124页 |
5.3.3.2 回归分析 | 第124页 |
5.3.4 工作压力各维度对工作绩效的回归分析 | 第124-129页 |
5.3.5 自我效能在工作压力与工作绩效之间的调节作用检验 | 第129-133页 |
5.3.6 积极应对策略在工作压力与工作绩效之间的调节作用检验 | 第133-136页 |
5.3.7 消极应对策略在工作压力与工作绩效之间的调节作用检验 | 第136-140页 |
5.4 总结与讨论 | 第140-142页 |
5.4.1 实证分析的结果 | 第140页 |
5.4.2 本研究对理论模型的修订 | 第140-142页 |
6 研究结论、研究不足及研究展望 | 第142-155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142-143页 |
6.2 创新点 | 第143-144页 |
6.3 研究的对策与建议 | 第144-151页 |
6.3.1 企业层面 | 第144-148页 |
6.3.2 员工个体层面 | 第148-150页 |
6.3.3 小结 | 第150-151页 |
6.4 研究不足和局限性 | 第151-152页 |
6.5 研究展望 | 第152-155页 |
参考文献 | 第155-166页 |
英文文献 | 第155-162页 |
中文文献 | 第162-166页 |
附录 | 第166-177页 |
附录A 访谈问卷 | 第166-167页 |
附录B 知识型员工工作压力和工作绩效调查问卷(员工预测试问卷) | 第167-170页 |
附录C 知识型员工工作压力和工作绩效调查问卷(领导预测试问卷) | 第170-172页 |
附录D 知识型员工工作压力和工作绩效调查问卷(员工正式问卷) | 第172-175页 |
附录E 知识型员工工作压力和工作绩效调查问卷(领导正式问卷) | 第175-177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第177-178页 |
后记 | 第178-180页 |
详细摘要 | 第180-20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