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2页 |
§1.1 论文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9页 |
1.2.1 机载传感器几何定标 | 第13-16页 |
1.2.2 星载传感器几何定标 | 第16-19页 |
§1.3 论文研究意义 | 第19-20页 |
§1.4 本文的研究内容和结构安排 | 第20-22页 |
第二章 线阵 CCD 传感器系统及误差分析 | 第22-38页 |
§2.1 线阵 CCD 传感器构成及分类 | 第22-27页 |
2.1.1 线阵 CCD 传感器的构成 | 第22-26页 |
2.1.2 线阵 CCD 传感器分类 | 第26-27页 |
§2.2 机载 GPS/IMU 定位定姿系统 | 第27-29页 |
2.2.1 机载 GPS/IMU 系统原理 | 第27-28页 |
2.2.2 商业 GPS/IMU 系统 | 第28-29页 |
§2.3 星载定轨测姿系统 | 第29-31页 |
2.3.1 卫星定轨技术 | 第29页 |
2.3.2 卫星定姿技术 | 第29-31页 |
§2.4 线阵 CCD 传感器系统误差分析 | 第31-37页 |
2.4.1 摄影物镜光学畸变误差 | 第31-32页 |
2.4.2 CCD 变形和移位误差 | 第32-34页 |
2.4.3 集成传感器误差 | 第34-35页 |
2.4.4 其它误差 | 第35-37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三章 基于实验场的几何定标技术与方法 | 第38-59页 |
§3.1 传感器几何定标的内容 | 第38-39页 |
§3.2 传感器几何定标的方法 | 第39-40页 |
3.2.1 传感器几何定标的一般方法 | 第39-40页 |
3.2.2 数字传感器 CCD 指向角检校法 | 第40页 |
§3.3 用于传感器几何定标的实验场 | 第40-51页 |
3.3.1 定标实验场发展现状 | 第40-45页 |
3.3.2 定标实验场建设分析 | 第45-49页 |
3.3.3 嵩山实验场的设计与建设 | 第49-51页 |
§3.4 传感器自检校几何定标技术 | 第51-57页 |
3.4.1 基本误差方程 | 第52页 |
3.4.2 自检校附加参数模型 | 第52-54页 |
3.4.3 附加参数的统计检验 | 第54-55页 |
3.4.4 参数间相关性的克服 | 第55-57页 |
3.4.5 各类观测值权值的确定 | 第57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7-59页 |
第四章 机载三线阵 CCD 传感器实验场几何定标 | 第59-94页 |
§4.1 机载三线阵传感器成像系统 | 第59-61页 |
4.1.1 三线阵传感器成像原理 | 第59-60页 |
4.1.2 ADS40 机载数字传感器 | 第60-61页 |
§4.2 机载三线阵 CCD 传感器成像模型 | 第61-65页 |
4.2.1 空间坐标系定义 | 第61-63页 |
4.2.2 GPS/IMU 数据转换为外方位元素 | 第63-65页 |
4.2.3 ADS40 几何成像模型 | 第65页 |
§4.3 机载三线阵 CCD 影像定位方法 | 第65-69页 |
4.3.1 ADS40 影像直接定位 | 第66页 |
4.3.2 GPS/IMU 辅助光束法平差 | 第66-69页 |
§4.4 机载三线阵传感器 ADS40 自检校定标 | 第69-75页 |
4.4.1 ADS40 几何定标的内容 | 第69页 |
4.4.2 几何定标方案设计 | 第69-70页 |
4.4.3 用于几何定标的自检校区域网平差模型 | 第70-75页 |
§4.5 基于等效误差方程的自检校平差快速解算 | 第75-79页 |
4.5.1 等效误差方程的建立 | 第75-76页 |
4.5.2 等效误差方程式法方程分析 | 第76-79页 |
§4.6 ADS40 实验与分析 | 第79-93页 |
4.6.1 ADS40 实验数据 | 第79-80页 |
4.6.2 直接定位实验与分析 | 第80-81页 |
4.6.3 光束法平差实验与分析 | 第81-82页 |
4.6.4 几何定标实验与分析 | 第82-91页 |
4.6.5 等效误差方程解算实验与分析 | 第91-93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93-94页 |
第五章 星载线阵 CCD 传感器在轨几何定标 | 第94-128页 |
§5.1 星载三线阵 CCD 传感器成像系统 | 第94-96页 |
5.1.1 ALOS PRISM 三线阵传感器 | 第94-95页 |
5.1.2 资源三号卫星三线阵传感器 | 第95-96页 |
§5.2 星载线阵 CCD 传感器严格成像模型 | 第96-101页 |
5.2.1 空间坐标系定义 | 第96-97页 |
5.2.2 严格成像模型的构建 | 第97-99页 |
5.2.3 严格成像模型的改化 | 第99-101页 |
§5.3 星载线阵 CCD 影像定位方法 | 第101-107页 |
5.3.1 基于视线向量的影像直接定位 | 第101-102页 |
5.3.2 星载线阵 CCD 影像光束法平差 | 第102-107页 |
§5.4 卫星传感器在轨几何定标模型与方法 | 第107-113页 |
5.4.1 在轨几何定标的内容 | 第107页 |
5.4.2 在轨几何定标方案设计 | 第107-109页 |
5.4.3 姿态角系统误差检校 | 第109-111页 |
5.4.4 星载集成传感器自检校联合定标 | 第111-113页 |
§5.5 资源三号卫星三线阵影像实验与分析 | 第113-126页 |
5.5.1 实验数据 | 第113-115页 |
5.5.2 直接定位实验 | 第115页 |
5.5.3 姿态角系统误差检校实验 | 第115-116页 |
5.5.4 光束法平差实验 | 第116-118页 |
5.5.5 用于定标的自检校平差实验 | 第118-122页 |
5.5.6 定标有效性验证实验 | 第122-125页 |
5.5.7 与 SPOT-5 HRS、ALOS PRISM 的对比实验 | 第125-126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126-128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28-130页 |
§6.1 总结 | 第128-129页 |
§6.2 下一步研究的展望 | 第129-130页 |
参考文献 | 第130-136页 |
作者简历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完成的主要工作 | 第136-138页 |
致谢 | 第13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