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心理学论文--发展心理学(人类心理学)论文--儿童心理学论文

4~6岁儿童的自我提升与人际适应的关系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目录第6-8页
前言第8-9页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第9-21页
    1 自我提升的相关理论第9-16页
        1.1 自我提升的含义第9-13页
            1.1.1 自我与自我提升第9-11页
            1.1.2 自我提升的概念界定第11-13页
        1.2 自我提升的表现形式第13-15页
        1.3 儿童自我提升的特点和意义第15-16页
    2 人际适应的相关理论第16-19页
        2.1 人际适应的概念第16-17页
        2.2 人际适应的表现第17-19页
            2.2.1 同伴关系第17-18页
            2.2.2 学校态度第18页
            2.2.3 孤独感第18-19页
    3 自我提升与人际适应的关系研究第19-21页
第二部分 问题提出第21-23页
    1 选题意义第21-22页
        1.1 理论意义第21-22页
        1.2 实践意义第22页
    2 研究假设第22-23页
        2.1 儿童的自我提升表现第22页
        2.2 儿童的人际适应表现第22页
        2.3 儿童的自我提升与人际适应的关系第22-23页
第三部分 调查研究第23-29页
    1 研究目的第23页
    2 研究设计第23-29页
        2.1 研究对象第23页
        2.2 研究工具第23-28页
            2.2.1 过分宣称测量第23-24页
            2.2.2 特质自我提升测量第24-26页
            2.2.3 同伴提名法第26-27页
            2.2.4 学校态度量表第27页
            2.2.5 儿童孤独感量表第27-28页
        2.3 数据处理第28-29页
第四部分 研究结果第29-49页
    1 儿童自我提升的表现第29-35页
        1.1 儿童过分宣称的表现第29-31页
        1.2 儿童特质自我提升的表现第31-35页
            1.2.1 儿童特质自我提升的表现第31-33页
            1.2.2 总体特质自我提升、成就特质自我提升、人际特质自我提升的关系第33-34页
            1.2.3 儿童自我提高动机与自我贬低动机的表现第34-35页
    2 儿童人际适应的表现第35-42页
        2.1 儿童同伴关系的表现第35-37页
            2.1.1 不同年级、性别儿童同伴关系分组情况第35-36页
            2.1.2 儿童社会影响(SI)与社会喜好(SP)的表现第36-37页
        2.2 儿童学校态度的表现第37-40页
            2.2.1 儿童总体学校态度的表现第37-38页
            2.2.2 儿童学校喜好与学校回避的表现第38-40页
        2.3 儿童的孤独感表现第40-41页
        2.4 不同同伴关系儿童的学校态度、孤独感的差异第41页
        2.5 儿童同伴关系、学校态度与孤独感的相关分析第41-42页
    3 儿童自我提升与人际适应的关系第42-49页
        3.1 儿童过分宣称与人际适应的关系第42-44页
        3.2 儿童特质自我提升与人际适应的关系第44-47页
        3.3 儿童自我提升表现与人际适应表现的相关关系第47-49页
第五部分 讨论第49-58页
    1 儿童自我提升的表现特点第49-50页
    2 儿童人际适应的表现特点第50-53页
        2.1 儿童的同伴关系状况第50-51页
        2.2 儿童学校态度的表现第51-52页
        2.3 儿童孤独感的表现第52页
        2.4 儿童同伴关系与学校态度、孤独感的关系第52-53页
    3 儿童自我提升与人际适应的关系第53-54页
    4 教育建议第54-56页
        4.1 家长方面第55页
        4.2 教育工作者方面第55-56页
    5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和进一步研究的设想第56-58页
第六部分 结论第58-59页
参考文献第59-62页
附录第62-65页
    附录一 自我提升---过分宣称测查问卷第62页
    附录二 自我提升---特质自我提升测查问卷(部分)第62-63页
    附录三 同伴提名问卷第63页
    附录四 学校适应问卷第63-64页
    附录五 孤独感问卷第64-65页
致谢第65页

论文共6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卡罗尔·佩特曼参与式民主理论下网络民主参与问题研究--以甘肃正宁校车事件为例
下一篇:论平型关战役对抗战初期国共抗战战略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