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目录 | 第9-11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1-22页 |
1.1 引言 | 第11页 |
1.2 大豆异黄酮 | 第11-18页 |
1.2.1 大豆异黄酮的种类和结构 | 第11-13页 |
1.2.2 大豆异黄酮的性质 | 第13页 |
1.2.3 大豆异黄酮的功能特性 | 第13-18页 |
1.3 大豆异黄酮的提取检测方法 | 第18-20页 |
1.3.1 大豆异黄酮的提取方法 | 第18-19页 |
1.3.2 大豆异黄酮的检测方法 | 第19-20页 |
1.4 课题研究内容和意义 | 第20-22页 |
第二章 AOAC 大豆异黄酮的提取条件分析 | 第22-34页 |
2.1 材料与方法 | 第22-25页 |
2.1.1 材料与试剂 | 第22页 |
2.1.2 主要仪器 | 第22页 |
2.1.3 大豆异黄酮 AOAC 检测方法 | 第22-25页 |
2.1.4 HPLC 条件 | 第25页 |
2.1.5 标准曲线绘制 | 第25页 |
2.2 实验结果的计算 | 第25-26页 |
2.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26-33页 |
2.3.1 提取温度 | 第26-27页 |
2.3.2 提取时间 | 第27-28页 |
2.3.3 提取甲醇浓度 | 第28-29页 |
2.3.4 日间精密度 | 第29页 |
2.3.5 标准曲线 | 第29-33页 |
2.4 结论 | 第33-34页 |
第三章 中国各种类大豆中异黄酮含量 | 第34-37页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34-36页 |
3.1.1 实验材料 | 第34页 |
3.1.2 实验试剂 | 第34页 |
3.1.3 主要仪器 | 第34页 |
3.1.4 试验方法 | 第34-35页 |
3.1.5 HPLC 条件 | 第35页 |
3.1.6 标准曲线绘制 | 第35-36页 |
3.2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36页 |
3.2.1 试验方法讨论 | 第36页 |
3.2.2 样品检测结果 | 第36页 |
3.3 实验结果分析 | 第36-37页 |
第四章 中国大豆,大豆制品中大豆异黄酮提取检测 | 第37-43页 |
4.1 材料与方法 | 第37-38页 |
4.1.1 实验材料 | 第37页 |
4.1.2 实验试剂 | 第37页 |
4.1.3 主要仪器 | 第37页 |
4.1.4 试验方法 | 第37-38页 |
4.1.5 HPLC 条件 | 第38页 |
4.1.6 标准曲线绘制 | 第38页 |
4.2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38-40页 |
4.2.1 试验方法讨论 | 第38页 |
4.2.2 样品检测结果 | 第38-40页 |
4.3 实验结果分析 | 第40-43页 |
4.3.1 中国样品中总异黄酮含量对比 | 第40-41页 |
4.3.2 中国样品中 6 种异黄酮含量分析 | 第41-43页 |
第五章 日本大豆,大豆制品中大豆异黄酮提取检测 | 第43-48页 |
5.1 材料与方法 | 第43页 |
5.1.1 实验材料 | 第43页 |
5.1.2 实验试剂及方法 | 第43页 |
5.2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43-44页 |
5.2.1 试验方法讨论 | 第43页 |
5.2.2 样品检测结果 | 第43-44页 |
5.3 实验结果分析 | 第44-48页 |
5.3.1 日本样品中大豆异黄酮总含量分析 | 第44-46页 |
5.3.2 日本样品中 6 种异黄酮含量分析 | 第46-48页 |
第六章 中国和日本大豆,大豆制品中大豆异黄酮对比分析 | 第48-53页 |
6.1 中国和日本样品中总异黄酮含量对比 | 第48-52页 |
6.2 中国样品和日本样品中 6 中异黄酮含量分布对比 | 第52-53页 |
第七章 结论及建议 | 第53-55页 |
7.1 结论 | 第53-54页 |
7.2 建议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9页 |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59-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
附录 | 第61-165页 |
选题报告 | 第165-1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