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企业经济论文--企业财务管理论文

我国国有地勘单位投融资模式创新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引言第12-20页
    1.1 研究背景第12页
    1.2 研究思路第12-13页
    1.3 概念界定、研究综述和理论基础第13-19页
        1.3.1 概念体系第13-14页
        1.3.2 研究综述第14-17页
        1.3.3 理论基础第17-19页
    1.4 可能的创新第19页
    1.5 本章小结第19-20页
第二章 我国国有地勘单位改革及投融资约束分析第20-30页
    2.1 我国地质工作发展和国有地勘单位改革第20-23页
        2.1.1 我国地质工作发展情况第20页
        2.1.2 我国国有地勘单位改革发展阶段分析第20-23页
    2.2 我国国有地勘单位投融资约束因素分析第23-29页
        2.2.1 地勘单位“戴事业的帽子,走企业的路子”的特殊体制第23-25页
        2.2.2 地勘单位投资的程序约束第25-26页
        2.2.3 地勘单位融资的渠道和方式约束第26-28页
        2.2.4 地勘产品生产固有的特殊性第28-29页
    2.3 我国国有地勘单位投融资约束带来的影响第29页
    2.4 本章小结第29-30页
第三章 我国国有地勘单位投融资模式的演进第30-44页
    3.1 投融资方向第30-34页
        3.1.1 地勘单位实施勘查开发一体化的必要性分析第31-32页
        3.1.2 内蒙古地矿局勘查开发一体化实践第32-33页
        3.1.3 地勘单位实施勘查开发一体化制约因素分析第33-34页
    3.2 投融资主体第34-36页
        3.2.1 国有地勘单位投融资企业主体辨析第34-36页
        3.2.2 云南省地矿局企业化改革第36页
    3.3 投融资渠道第36-41页
        3.3.1 我国地勘投入从财政主导到商业投资主导第37-38页
        3.3.2 国有地勘单位多元投融资渠道的拓展第38-41页
    3.4 投融资方式第41-42页
        3.4.1 合资合作第41-42页
        3.4.2 借壳上市第42页
        3.4.3 私募基金第42页
        3.4.4 商业信贷第42页
        3.4.5 票据融资第42页
    3.5 本章小结第42-44页
第四章 矿业发达国家商业性地质勘查投融资模式第44-62页
    4.1 投融资主体第44-46页
    4.2 投融资方向分析第46-50页
        4.2.1 初级矿业(勘探)公司模式第46-47页
        4.2.2 探采一体化模式(以淡水河谷公司为例)第47-49页
        4.2.3 探采冶一体化模式(以必和必拓公司为例)第49-50页
    4.3 投融资渠道第50-54页
        4.3.1 加拿大矿业资本市场第51-52页
        4.3.2 澳大利亚矿业资本市场第52-54页
    4.4 投融资方式第54-56页
        4.4.1 发行股票第54页
        4.4.2 私募股权基金第54-55页
        4.4.3 合资协议融资第55页
        4.4.4 发行可转换债券第55页
        4.4.5 银行贷款第55页
        4.4.6 项目融资第55-56页
    4.5 加拿大希尔威金属矿业有限公司发展实践第56-60页
        4.5.1 公司简介第56页
        4.5.2 从初级矿业(勘探)公司到中型矿业公司第56-58页
        4.5.3 从勘探到勘查开发一体化第58-59页
        4.5.4 从上市融资到矿业基金融资第59-60页
        4.5.5 启示第60页
    4.6 本章小结第60-62页
第五章 我国“事转企”单位投融资经验借鉴第62-69页
    5.1 新疆机械研究院改革发展实践第62-67页
        5.1.1 新疆机械研究院概况第62页
        5.1.2 投融资主体的转变第62-63页
        5.1.3 投融资方向的转变第63-64页
        5.1.4 投融资渠道的转变第64-65页
        5.1.5 投融资方式的转变第65-67页
    5.2 新疆机械研究院带来的启示第67-68页
        5.2.1 事业单位改革本质上是投融资模式改革第67页
        5.2.2 走管理层持股之路第67-68页
        5.2.3 走上市融资之路第68页
    5.3 本章小结第68-69页
第六章 我国国有地勘单位创新投融资模式选择第69-82页
    6.1 境外并购模式第69-73页
        6.1.1 境外并购模式代表及特征第69页
        6.1.2 华东有色地勘局第69-72页
        6.1.3 天津华北地质勘查局第72-73页
    6.2 境内借壳上市模式第73-77页
        6.2.1 境内借壳上市模式代表及特征第73页
        6.2.2 山东地矿局第73-77页
    6.3 多赢合作模式第77-78页
        6.3.1 多赢合作模式代表及特征第77页
        6.3.2 河南地矿局整合勘查模式第77-78页
        6.3.3 安徽地矿局的泥河铁矿勘查模式第78页
    6.4 矿产勘查“信托+期权”模式第78-80页
        6.4.1 模式简介第78-79页
        6.4.2 可行性分析第79-80页
    6.5 地勘单位内部“资金池”模式第80-81页
        6.5.1 模式简介第80页
        6.5.2 可行性分析第80-81页
    6.6 本章小结第81-82页
第七章 研究结论和政策建议第82-85页
    7.1 研究结论第82-83页
    7.2 政策建议第83-84页
        7.2.1 稳步推进国有地勘单位改革第83页
        7.2.2 创设我国证券“矿业板”第83页
        7.2.3 改进地勘单位会计制度第83页
        7.2.4 为地质勘查提供税收优惠政策第83-84页
    7.3 不足之处第84-85页
致谢第85-86页
参考文献第86-90页

论文共9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国与日本大豆及大豆制品中六种异黄酮的对比分析
下一篇:内蒙古阿拉善地区塔木素—乌力吉一带晚古生代侵入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大地构造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