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目录 | 第7-10页 |
Contents | 第10-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0页 |
1.1 固晶机的概述 | 第13-14页 |
1.2 音圈电机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8页 |
1.3 研究意义 | 第18页 |
1.4 本文主要工作 | 第18-20页 |
第二章 面向固晶机的音圈电机方案设计 | 第20-35页 |
2.1 音圈电机的工作原理 | 第20页 |
2.2 音圈电机磁路与结构形式 | 第20-23页 |
2.2.1 磁路形式 | 第20-22页 |
2.2.2 结构形式 | 第22-23页 |
2.3 音圈电机力常数 | 第23-25页 |
2.3.1 音圈电机力常数的设定 | 第23-24页 |
2.3.2 力常数对音圈电机性能的影响 | 第24-25页 |
2.4 音圈电机设计原则及设计步骤 | 第25-26页 |
2.4.1 音圈电机设计原则 | 第25页 |
2.4.2 音圈电机设计研究步骤 | 第25-26页 |
2.5 固晶机摆臂用音圈电机设计指标 | 第26-29页 |
2.5.1 音圈电机速度时间曲线和加速度 | 第26-27页 |
2.5.2 固晶机摆臂系统Z轴动力学方程 | 第27-28页 |
2.5.3 额定推力 | 第28-29页 |
2.6 永磁铁的设计 | 第29-31页 |
2.6.1 永磁材料 | 第29页 |
2.6.2 永磁体工作点的确定 | 第29-30页 |
2.6.3 导磁材料 | 第30-31页 |
2.7 绕组线圈设计 | 第31-32页 |
2.8 焊头机构用的音圈电机 | 第32-34页 |
2.9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三章 音圈电机的仿真 | 第35-50页 |
3.1 电磁场基本理论 | 第35-42页 |
3.1.1 麦克斯韦方程组 | 第35-36页 |
3.1.2 静电学 | 第36-38页 |
3.1.3 静磁学 | 第38-42页 |
3.2 有限元分析理论 | 第42-43页 |
3.3 COMSOL Multiphysics对音圈电机的电磁场二维静态仿真过程 | 第43-44页 |
3.3.1 静磁场分析理论 | 第43页 |
3.3.2 静磁力的计算 | 第43-44页 |
3.4 COMSOL Multiphysics4.2静态磁场分析过程 | 第44-47页 |
3.4.1 创建文件 | 第45页 |
3.4.2 构建几何模型 | 第45页 |
3.4.3 材料定义及分配 | 第45-46页 |
3.4.4 激励源与边界条件定义及加载 | 第46页 |
3.4.5 求解选项参数设定 | 第46-47页 |
3.4.6 后处理 | 第47页 |
3.5 音圈电机二维电磁场仿真分析 | 第47-49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四章 音圈电机的结构优化设计 | 第50-64页 |
4.1 音圈电机优化设计原则、目标及方法 | 第50-53页 |
4.1.1 音圈电机优化设计原则 | 第50页 |
4.1.2 音圈电机设计目标 | 第50-51页 |
4.1.3 约束条件 | 第51-52页 |
4.1.4 音圈电机优化设计方法(流程) | 第52-53页 |
4.2 音圈电机优化设计过程 | 第53-58页 |
4.3 音圈电机优化设计仿真结果 | 第58-62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2-64页 |
第五章 音圈电机的位力切换控制仿真 | 第64-79页 |
5.1 建立音圈电机模型 | 第64-66页 |
5.1.1 用SOLIDWORKS建立音圈电机三维模型 | 第64-65页 |
5.1.2 用ADAMS建立音圈电机刚体动力学模型 | 第65-66页 |
5.2 进行音圈电机刚体动力学分析 | 第66页 |
5.2.1 设置仿真参数 | 第66页 |
5.2.2 仿真结果处理 | 第66页 |
5.3 多体动力学系统PID控制方法 | 第66-67页 |
5.4 音圈电机快速启停优化控制轨迹规划 | 第67-73页 |
5.4.1 位移控制模型建立 | 第67-70页 |
5.4.2 PID参数优化控制 | 第70-73页 |
5.5 接触力约束下的位移控制 | 第73-77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77-79页 |
总结和展望 | 第79-81页 |
总结 | 第79-80页 |
展望 | 第80-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7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 第87-89页 |
致谢 | 第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