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5页 |
1.1 选题的背景 | 第11-12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3 选题的意义 | 第13-14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及相关理论 | 第15-25页 |
2.1 习题课教学 | 第15-18页 |
2.1.1 物理习题 | 第15-16页 |
2.1.2 物理习题课教学 | 第16-18页 |
2.2 物理思维能力 | 第18-22页 |
2.2.1 思维 | 第19页 |
2.2.2 物理思维能力 | 第19-22页 |
2.3 相关理论 | 第22-25页 |
2.3.1 建构主义 | 第22页 |
2.3.2 人本主义 | 第22-23页 |
2.3.3 最近发展区理论 | 第23页 |
2.3.4 “学习金字塔”理论 | 第23-25页 |
第三章 物理习题课教学与学生物理思维能力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 第25-32页 |
3.1 调查的目的 | 第25页 |
3.2 调查的方法和内容 | 第25-26页 |
3.3 针对教师的访谈结果分析 | 第26-28页 |
3.4 针对学生的调查数据统计与分析 | 第28-30页 |
3.4.1 调查数据统计 | 第28页 |
3.4.2 调查结果分析 | 第28-30页 |
3.5 总结 | 第30-32页 |
第四章 基于学生物理思维能力培养的习题课教学模式初探 | 第32-45页 |
4.1 物理思维能力的形成教学模式 | 第32-35页 |
4.1.1 “辨析-形成”模式 | 第32-33页 |
4.1.2 “引导—形成”模式 | 第33-34页 |
4.1.3 “分析—形成”模式 | 第34-35页 |
4.2 物理思维能力的巩固教学模式 | 第35-38页 |
4.2.1 “观察—巩固”模式 | 第35-36页 |
4.2.2 “交流—巩固”模式 | 第36-37页 |
4.2.3 “归纳—巩固”模式 | 第37-38页 |
4.3 物理思维能力的拓展教学模式 | 第38-40页 |
4.3.1 “探究—拓展”模式 | 第38页 |
4.3.2 “延伸—拓展”模式 | 第38-39页 |
4.3.3 “联系—拓展”模式 | 第39-40页 |
4.4 物理思维能力的辅助教学模式 | 第40-43页 |
4.4.1 “模型—辅助”模式 | 第40-42页 |
4.4.2 “数学—辅助”模式 | 第42页 |
4.4.3 “思想—辅助”模式 | 第42-43页 |
4.5 总述 | 第43-45页 |
第五章 物理习题课教学对学生物理思维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 | 第45-62页 |
5.1 研究一: 观察访谈 | 第45-46页 |
5.1.1 研究目的 | 第45页 |
5.1.2 研究方法 | 第45页 |
5.1.3 研究内容 | 第45页 |
5.1.4 研究结论 | 第45-46页 |
5.2 研究二: 对比实验实践研究 | 第46-62页 |
5.2.1 研究设置 | 第46-47页 |
5.2.2 实验前测 | 第47-48页 |
5.2.3 对比实验的实施与教学内容设计 | 第48-57页 |
5.2.4 实验后测 | 第57-60页 |
5.2.5 实验总结 | 第60-62页 |
第六章 反思、总结与展望 | 第62-64页 |
6.1 反思 | 第62页 |
6.2 总结 | 第62-63页 |
6.3 展望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7页 |
附录一: 物理习题课教学与学生物理思维能力现状的访谈 | 第67-68页 |
附录二: 高中物理习题课教学与学生物理思维能力现状的调查问卷 | 第68-70页 |
附录三: 平抛运动前测 | 第70-71页 |
附录四: 平抛运动后测 | 第71-72页 |
致谢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