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9页 |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0-14页 |
1.2.1. 公交OD矩阵估计综述 | 第10-12页 |
1.2.2. 马尔科夫链模型综述 | 第12-13页 |
1.2.3. 贝叶斯推理综述 | 第13-14页 |
1.3. 研究目标及主要内容 | 第14-15页 |
1.3.1. 研究目标 | 第14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1.4.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 第15-16页 |
1.5. 论文章节安排 | 第16-19页 |
第2章 公交环线客流信息采集及分析 | 第19-29页 |
2.1. 公交环线分类 | 第19-20页 |
2.2. 基础数据分类及特征 | 第20-22页 |
2.2.1. 人工调查采集方法 | 第20-21页 |
2.2.2. 非人工调查采集方法 | 第21-22页 |
2.3. 环线基础信息采集及分析 | 第22-29页 |
2.3.1. “清客”环线乘客计数 | 第22-24页 |
2.3.2. “不清客”环线乘客计数 | 第24-29页 |
第3章 环线客流的一阶马尔科夫链模型 | 第29-35页 |
3.1. 马尔科夫链模型的理论及特性 | 第29-31页 |
3.2. 一阶马尔科夫链性质表示公交客流状态转移 | 第31-35页 |
3.2.1. “清客”环线模型 | 第32-33页 |
3.2.2. “不清客”环线模型 | 第33-35页 |
第4章 模型参数的贝叶斯推理 | 第35-41页 |
4.1. 参数先验分布 | 第35-36页 |
4.1.1. 一阶马尔科夫模型参数先验分布 | 第35-36页 |
4.2. 后验分布 | 第36-39页 |
4.2.1. 一阶马尔科夫链模型“清客”环线后验分布 | 第37-38页 |
4.2.2. 一阶马尔科夫链模型“不清客”环线后验分布 | 第38-39页 |
4.3. 公交环线OD估计 | 第39-40页 |
4.3.1. 一阶马尔科夫链模型OD估计 | 第39-40页 |
4.4. 贝叶斯推理方法与最大熵方法的关系 | 第40-41页 |
第5章 二阶马尔科夫链模型及参数计算 | 第41-47页 |
5.1. 二阶马尔科夫模型 | 第41-43页 |
5.1.1. “清客”环线二阶马尔科夫链模型 | 第41-42页 |
5.1.2. “不清客”环线二阶马尔科夫链模型 | 第42-43页 |
5.2. 后验参数计算 | 第43-45页 |
5.2.1. 二阶马尔科夫模型参数先验分布 | 第43-44页 |
5.2.2. 二阶马尔科夫链模型“清客”环线后验分布 | 第44-45页 |
5.2.3. 二阶马尔科夫链模型“不清客”环线后验分布 | 第45页 |
5.3. 二阶马尔科夫链模型OD估计 | 第45-47页 |
第6章 苏州市公交环线OD矩阵估计实例 | 第47-55页 |
6.1. 实验数据分析 | 第47-55页 |
6.1.1. “清客”环线OD矩阵估计实例 | 第48-52页 |
6.1.2. “不清客”环线OD矩阵估计实例 | 第52-55页 |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5-59页 |
7.1. 主要结论与研究成果 | 第55-57页 |
7.2. 主要创新点 | 第57页 |
7.3. 研究展望 | 第57-59页 |
致谢 | 第59-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5页 |
附录1 180路各站点上下客人数 | 第65-68页 |
附录2 9002路各站点上下客人数 | 第68-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