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12-24页 |
1.1 引言 | 第12-13页 |
1.1.1 我国社会发展要求大力发展学前教育,优化幼儿教师培养 | 第12-13页 |
1.1.2 我国优质学前教育资源短缺 | 第13页 |
1.2 核心概念的界定 | 第13-15页 |
1.2.1 课程、课程目标、课程门类、课程结构 | 第13-14页 |
1.2.2 课程设置 | 第14页 |
1.2.3 学前教育专业课程 | 第14-15页 |
1.2.4 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 | 第15页 |
1.3 文献综述 | 第15-20页 |
1.3.1 国内研究的总体趋势 | 第15-16页 |
1.3.2 从研究视角来看 | 第16-18页 |
1.3.3 从研究方法来看 | 第18-19页 |
1.3.4 从研究地域来看,有些学者致力于国外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研究 | 第19-20页 |
1.3.5 已有研究存在的不足及本研究的切入点 | 第20页 |
1.3.5.1 已有研究的不足 | 第20页 |
1.3.5.2 本研究的切入点及其价值 | 第20页 |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20-21页 |
1.4.1 研究目的 | 第20页 |
1.4.2 研究意义 | 第20-21页 |
1.4.2.1 理论意义 | 第21页 |
1.4.2.2 实践意义 | 第21页 |
1.5 研究对象、思路和方法 | 第21-24页 |
1.5.1 研究对象 | 第21页 |
1.5.2 研究思路 | 第21-22页 |
1.5.3 研究方法 | 第22-24页 |
1.5.3.1 文献研究法 | 第22页 |
1.5.3.2 个案研究法 | 第22页 |
1.5.3.3 问卷调查法 | 第22-23页 |
1.5.3.4 访谈法 | 第23-24页 |
第二章 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及优化的依据 | 第24-35页 |
2.1 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理论依据 | 第24-27页 |
2.1.1 反思实践的教师教育理论 | 第24-26页 |
2.1.2 实践导向的课程理论 | 第26-27页 |
2.2 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政策依据 | 第27-32页 |
2.2.1 教师教育课程标准 | 第28-30页 |
2.2.2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 | 第30-32页 |
2.3 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现实依据 | 第32-35页 |
2.3.1 专业培养目标 | 第32-33页 |
2.3.2 社会需求 | 第33-35页 |
第三章 A高师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现状分析 | 第35-78页 |
3.1 A高师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文本分析 | 第35-46页 |
3.1.1 A高师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和通识课程设置 | 第35-37页 |
3.1.1.1 培养目标 | 第35-36页 |
3.1.1.2 通识课程设置 | 第36-37页 |
3.1.2 专业课程门类分析 | 第37-42页 |
3.1.2.1 学科基础课程 | 第37-38页 |
3.1.2.2 专业核心课 | 第38-41页 |
3.1.2.3 实践类课程 | 第41-42页 |
3.1.3 专业课程结构分析 | 第42-46页 |
3.1.3.1 课程开设顺序 | 第42-43页 |
3.1.3.2 课程的课时比重 | 第43-44页 |
3.1.3.3 课程结构类型的分析 | 第44-45页 |
3.1.3.4 课程模式的分析 | 第45-46页 |
3.2 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分析 | 第46-78页 |
3.2.1 课程宏观结构不合理,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反思与教育实践能力 | 第49-57页 |
3.2.1.1 课程开始顺序不合理 | 第49-51页 |
3.2.1.2 实践课的形式和内容单一 | 第51-54页 |
3.2.1.3 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课时比例失衡 | 第54-55页 |
3.2.1.4 理论课与实践课时间间隔长,且内容上缺乏整合 | 第55-57页 |
3.2.2 课程微观结构不合理,不利于全面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能力 | 第57-66页 |
3.2.2.1 学前教育专业技能类课程微观结构的调查结果 | 第57-61页 |
3.2.2.2 学前教育专业教师教育类课程微观结构的调查结果 | 第61-66页 |
3.2.3 联系幼儿园课程改革实际的课程缺乏 | 第66-67页 |
3.2.4 培养学生社会服务能力的课程缺乏 | 第67-68页 |
3.2.5 培养学生教育研究能力的课程缺乏 | 第68-70页 |
3.2.6 选修与必修课比重不合理,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的课程缺乏 | 第70-72页 |
3.2.7 不同门类课程间内容存在交叉重复 | 第72-75页 |
3.2.8 实践课程缺乏科学管理和有力指导 | 第75-78页 |
第四章 A高师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78-86页 |
4.1 教师教育理念滞后 | 第78-79页 |
4.2 课程设置与培养目标定位不完全匹配 | 第79-81页 |
4.3 幼儿园作为专业课程开发主体之一地位的缺失 | 第81-83页 |
4.4 课程设置理念不符合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的实际 | 第83-84页 |
4.5 单一的学科课程形式引发了学生培养中的一系列问题 | 第84-86页 |
第五章 A高师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优化对策 | 第86-107页 |
5.1 用先进合理的观念指导学前教育专业的专业课程设置 | 第86-91页 |
5.1.1 用反思实践的教师教育理念取代技术理性的理念 | 第86-90页 |
5.1.2 用实践导向的课程理念取代学问导向的课程理念 | 第90-91页 |
5.2 优化专业课程的宏观结构 | 第91-96页 |
5.2.1 用建构模式取代应用模式 | 第91-94页 |
5.2.2 丰富专业实践课的类型,加强对教育实践活动的指导和管理 | 第94-96页 |
5.3 完善专业课程的微观结构 | 第96-99页 |
5.3.1 教学法类课程需要充实五大领域教育实际及教育演练的内容 | 第96-98页 |
5.3.2 专业技能课程需要充实与保教工作实际直接相关的技能内容 | 第98-99页 |
5.4 增设反映学前教育最新动态的前沿课程 | 第99-100页 |
5.5 高师院校与用人单位结成实践共同体,以实现人才培养的最优化 | 第100-102页 |
5.6 丰富通识教育课程和选修课程门类 | 第102-104页 |
5.7 改变单一的学科课程形式,增设形式多样的短周期课程 | 第104-107页 |
结语 | 第107-108页 |
参考文献 | 第108-111页 |
附录A A高师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调查问卷 | 第111-115页 |
附录B A高师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专业课任课教师的调查问卷 | 第115-118页 |
附录C 访谈提纲 | 第118-119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所获荣誉 | 第119-120页 |
致谢 | 第12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