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论文--化学论文

高中化学实施学案导学教学效果质化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绪论第10-18页
    1.1 选题背景第10-11页
        1.1.1 立足于深刻理解和全面实施新课程标准第10页
        1.1.2 立足于深入研究目前教育改革的现状第10-11页
    1.2 研究意义及应用价值第11-13页
        1.2.1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有利于改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乏味低效的课堂现状第11页
        1.2.2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需要进一步改善和优化第11页
        1.2.3 质化研究为优化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提供研究方法第11-12页
        1.2.4 教学质量评价需要在方法上进行突破第12-13页
    1.3 研究思路第13页
    1.4 研究内容第13页
    1.5 研究方法第13-14页
        1.5.1 文献研究法第13页
        1.5.2 参与观察法第13-14页
        1.5.3 访谈法第14页
        1.5.4 问卷调查法第14页
    1.6 可行性分析第14-15页
    1.7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第15-16页
        1.7.1 通过学案的编写与实施,切实改善现行的“满堂灌”的课堂教学现状第15页
        1.7.2 运用质化研究方法,为高中化学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研究提供新的思路第15-16页
    1.8 创新之处第16-18页
第2章 文献综述第18-26页
    2.1 研究现状第18-21页
        2.1.1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研究第18-19页
        2.1.2 质化研究方法在教育教学研究中的应用研究第19-21页
    2.2 概念界定第21-23页
        2.2.1 学案第21-22页
        2.2.2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第22页
        2.2.3 质化研究第22-23页
    2.3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第23-26页
        2.3.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第23-24页
        2.3.2 最近发展区理论第24页
        2.3.3 有意义的学习理论第24-26页
第3章 高中化学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实施第26-32页
    3.1 学案的设计原则第26-28页
        3.1.1 主体性原则第26页
        3.1.2 趣味性原则第26-27页
        3.1.3 导学性原则第27页
        3.1.4 探究性原则第27-28页
    3.2 学案的组成第28-29页
    3.3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实施流程第29-30页
        3.3.1 课前第29页
        3.3.2 课中第29-30页
        3.3.3 课后第30页
    3.4 学案设计案例第30-32页
第4章 实验分析第32-46页
    4.1 实验对象、时间及内容第32页
    4.2 学生基本情况前期调查第32-36页
        4.2.1 学生学习情况调查第32-33页
        4.2.2 学生对于所使用的学案满意度调查第33-34页
        4.2.3 学生课堂参与度调查第34-35页
        4.2.4 学生对于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接受程度调查第35-36页
    4.3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教学效果质化研究第36-44页
        4.3.1 学生访谈第36-43页
        4.3.2 教师访谈第43-44页
    4.4 研究结果第44-46页
第5章 结论与建议第46-50页
    5.1 基于质化研究方法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效果分析第46-47页
        5.1.1 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第46页
        5.1.2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第46-47页
        5.1.3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学习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创新意识第47页
    5.2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反思与建议第47-50页
        5.2.1 学案设计应灵活多样第47-48页
        5.2.2 充分利用互联网优势,使学案学习更高效第48页
        5.2.3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重视学法指导第48页
        5.2.4 合理处理过渡期,实现教与学方式的转换第48-49页
        5.2.5 结合学校、班级学情,建立校本学案学习制度第49-50页
结束语第50-52页
参考文献第52-56页
附录第56-66页
    附录Ⅰ第56-58页
    附录Ⅱ第58-60页
    附录Ⅲ第60-66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第66-68页
致谢第68页

论文共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核心素养培养目标下初中说明文教学方法探析
下一篇:中学乡土地理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以汉中市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