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自贸区的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功能优化研究
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0 绪论 | 第11-19页 |
0.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1-13页 |
0.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0.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2-13页 |
0.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7页 |
0.2.1 国际航运中心相关研究 | 第13-14页 |
0.2.2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相关研究 | 第14-15页 |
0.2.3 自由港、自贸区与国际航运中心 | 第15-16页 |
0.2.4 国内外研究评述 | 第16-17页 |
0.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7-19页 |
0.3.1 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0.3.2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1 相关理论研究 | 第19-23页 |
1.1 国际航运中心相关理论 | 第19-21页 |
1.1.1 国际航运中心定义 | 第19-20页 |
1.1.2 国际航运中心各发展阶段的功能演进 | 第20页 |
1.1.3 国际航运中心功能要素 | 第20-21页 |
1.2 自贸区相关理论 | 第21-23页 |
1.2.1 自贸区的概念及类型 | 第21-22页 |
1.2.2 自贸区对国际航运中心的影响 | 第22-23页 |
1.2.3 自由贸易区的发展趋势 | 第23页 |
2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概况 | 第23-31页 |
2.1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历程 | 第24-26页 |
2.1.1 提出与推进——1990年至2000年 | 第24-25页 |
2.1.2 加速与提升——2001年至2008年 | 第25页 |
2.1.3 转折与飞跃——2009年至今 | 第25-26页 |
2.2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现状 | 第26-31页 |
2.2.1 航运主业 | 第27-29页 |
2.2.2 航运辅助业 | 第29-30页 |
2.2.3 航运衍生服务业 | 第30-31页 |
3 自贸区对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影响 | 第31-39页 |
3.1 上海自贸区简介 | 第31-33页 |
3.2 上海自贸区政策分析 | 第33-37页 |
3.2.1 金融政策分析 | 第33-34页 |
3.2.2 航运政策分析 | 第34-35页 |
3.2.3 航运支持政策分析 | 第35页 |
3.2.4 自由港、自贸区政策对比 | 第35-37页 |
3.3 自贸区设立对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影响 | 第37-39页 |
3.3.1 航运主业方面 | 第37页 |
3.3.2 航运辅助业方面 | 第37-38页 |
3.3.3 航运衍生服务业方面 | 第38-39页 |
4 上海与知名国际航运中心功能比较 | 第39-58页 |
4.1 上海与知名国际航运中心功能对比 | 第40-54页 |
4.1.1 从航运主业方面 | 第40-45页 |
4.1.2 从航运辅业方面 | 第45-49页 |
4.1.3 从航运衍生服务业方面 | 第49-54页 |
4.2 比较结果与评价 | 第54-56页 |
4.3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存在的问题 | 第56-58页 |
4.3.1 航运主业方面 | 第56页 |
4.3.2 航运辅助业方面 | 第56-57页 |
4.3.3 航运衍生服务业方面 | 第57-58页 |
5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功能优化建议 | 第58-62页 |
5.1 航运主业方面 | 第58-59页 |
5.2 航运辅助业方面 | 第59-60页 |
5.2.1 加强政府支持作用 | 第59页 |
5.2.2 提高航运服务企业水平 | 第59-60页 |
5.3 航运衍生服务业方面 | 第60-62页 |
5.3.1 完善航运金融市场体系 | 第60页 |
5.3.2 完善航运业法律法规体系建设 | 第60-61页 |
5.3.3 完善航运信息共享平台 | 第61页 |
5.3.4 加强航运教育与培训 | 第61-62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
个人简历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