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学习倦怠的影响因素及干预策略研究--以HD市JJ区X中学为例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10-22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二、研究的价值 | 第11页 |
三、概念界定 | 第11-13页 |
(一)倦怠 | 第11-12页 |
(二)学习倦怠 | 第12-13页 |
四、文献综述 | 第13-17页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三)国内外研究述评 | 第16-17页 |
五、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 第17-22页 |
(一)文献研究法 | 第17页 |
(二)调查研究法 | 第17-22页 |
第一章 初中生学习倦怠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22-28页 |
一、初中生学习倦怠研究的意义 | 第22-24页 |
(一)初中生学习倦怠研究的必要性 | 第22-23页 |
(二)初中生学习倦怠研究的重要性 | 第23-24页 |
二、初中生学习倦怠的特点 | 第24-25页 |
(一)情感耗竭 | 第24页 |
(二)去人格化 | 第24-25页 |
三、初中生学习倦怠的发展阶段 | 第25-26页 |
(一)疏离阶段 | 第25页 |
(二)防御阶段 | 第25页 |
(三)抵抗阶段 | 第25-26页 |
(四)逃离阶段 | 第26页 |
四、初中生学习倦怠研究的归因理论 | 第26-28页 |
第二章 HD市JJ区X中学学生学习倦怠的表现 | 第28-39页 |
一、HD市JJ区X中学学生学习倦怠的总体情况 | 第28-29页 |
二、HD市JJ区X中学学生学习倦怠表现差异分析 | 第29-35页 |
(一)学生学习倦怠与性别因素差异分析 | 第29页 |
(二)学生学习倦怠与年级因素差异分析 | 第29-31页 |
(三)学生学习倦怠与班级角色因素差异分析 | 第31页 |
(四)学生学习倦怠与独生子女因素差异分析 | 第31-32页 |
(五)学生学习倦怠与父母婚姻状况因素差异分析 | 第32页 |
(六)学生学习倦怠与父母受教育程度因素差异分析 | 第32-33页 |
(七)学生学习倦怠与父母职业因素差异分析 | 第33-35页 |
三、HD市JJ区X中学学生学习倦怠的原因分析 | 第35-39页 |
(一)初中生学习动机与动力不足 | 第35页 |
(二)家庭教育环境亟待优化 | 第35-37页 |
(三)学校教育模式创新性不足 | 第37页 |
(四)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 | 第37-39页 |
第三章 HD市JJ区X中学学生倦怠的干预策略 | 第39-46页 |
一、提高学生身心健康对学习生活压力的适应性 | 第39-41页 |
(一)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 第40页 |
(二)提升学生心理承载力 | 第40-41页 |
二、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 第41页 |
(一)和谐良好的家庭氛围 | 第41页 |
(二)改变传统的家庭教育观念 | 第41页 |
三、积极推进学校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 | 第41-44页 |
(一)改革课程教学模式 | 第42页 |
(二)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 | 第42-43页 |
(三)关注学生心理成长 | 第43-44页 |
四、健全初中生成长社会保障制度体系 | 第44-46页 |
(一)努力推进中考制度改革 | 第44页 |
(二)搭建继续教育平台 | 第44-46页 |
结论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1页 |
附录 | 第51-53页 |
后记 | 第53-54页 |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