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3页 |
1.1 研究背景与对象 | 第11-15页 |
1.1.1 重视和提升大学教学质量的政策理念 | 第11-14页 |
1.1.2 大学教学的促进举措及其发展的组织建设 | 第14-15页 |
1.2 研究内容: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的工作内容 | 第15-16页 |
1.3 概念界定与核心问题 | 第16-18页 |
1.4 研究方法、目的及意义 | 第18-22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1.4.2 研究目的与目标陈述 | 第20-21页 |
1.4.3 研究意义 | 第21-22页 |
1.5 研究创新 | 第22-23页 |
第二章 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相关研究 | 第23-33页 |
2.1 国内研究 | 第23-29页 |
2.2 国外研究 | 第29-32页 |
2.3 国内外研究综合述评 | 第32-33页 |
第三章 研究设计 | 第33-45页 |
3.1 理论架构 | 第33-37页 |
3.1.1 实践论 | 第33-34页 |
3.1.2 大学教学论 | 第34-35页 |
3.1.3 组织行为理论 | 第35-36页 |
3.1.4 还原论 | 第36-37页 |
3.2 分析的样本及内容 | 第37-39页 |
3.3 技术路线图 | 第39-40页 |
3.4 研究内容虚拟表 | 第40-41页 |
3.5 工作内容的编码协议与操作化 | 第41-44页 |
3.6 预检验与可行性说明 | 第44-45页 |
第四章 研究分析框架 | 第45-63页 |
4.1 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工作的描述性内容分析 | 第45-55页 |
4.1.1 教学培训工作内容描述 | 第46-49页 |
4.1.2 教学咨询工作内容描述 | 第49页 |
4.1.3 教改研究工作内容描述 | 第49-51页 |
4.1.4 教学质量评估工作内容描述 | 第51-52页 |
4.1.5 教学资源建设工作内容描述 | 第52-53页 |
4.1.6 示范引领辐射工作内容描述 | 第53-55页 |
4.2 中外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工作内容比较分析 | 第55-56页 |
4.3 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工作内容NVivo质性分析 | 第56-60页 |
4.4 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工作的介入性案例分析 | 第60-63页 |
第五章 研究发现 | 第63-70页 |
5.1 三种基本工作组织架构方式 | 第65-66页 |
5.2 总体工作内容凝练和趋同,虽特色各现却不甚系统 | 第66页 |
5.3 工作形式具有“雷同”共性 | 第66-67页 |
5.4 部门人员整合、职能调整与创新工作发掘不够 | 第67页 |
5.5 以“学”为中心的行动不甚突出 | 第67-68页 |
5.6 行业类型高校特色显现 | 第68页 |
5.7 总体工作开始表现出一定常态化、制度化、程序化特征 | 第68-70页 |
第六章 讨论与反思 | 第70-76页 |
6.1 讨论 | 第70-72页 |
6.1.1 创新人才培养和教师个性化专业发展重视不够 | 第70-71页 |
6.1.2 中心工作职责有待加强,工作程序有待完善 | 第71页 |
6.1.3 工作形而上之成分占用过多精力 | 第71-72页 |
6.2 反思 | 第72-76页 |
6.2.1 教学发展工作是精英推动的还是教师需求驱动的 | 第72页 |
6.2.2 怎样交往学生、对话学习,回应学生的“获得感” | 第72-73页 |
6.2.3 教师知识如何转变为教学能力 | 第73-74页 |
6.2.4 教师教学发展中心能保障和提升教学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 第74页 |
6.2.5 如何理解在研究型大学发展教学的“似乎矛盾” | 第74-75页 |
6.2.6 怎样知道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是有效的 | 第75-76页 |
第七章 结论 | 第76-87页 |
7.1 对策建议 | 第78-83页 |
7.1.1 创生和优化教学发展组织情境 | 第78-79页 |
7.1.2 工作内容重点关注以学为中心 | 第79-80页 |
7.1.3 依托教学信息化平台着力人才培养和教师个性化成长 | 第80-81页 |
7.1.4 开发开拓更加以需求为重心的工作 | 第81-82页 |
7.1.5 在反思中践行教学行动研究 | 第82-83页 |
7.2 趋势展望 | 第83-87页 |
7.2.1 教学发展标准化 | 第84页 |
7.2.2 以学科为入口发展教学 | 第84-85页 |
7.2.3 营造教学共同体 | 第85-87页 |
参考文献 | 第87-96页 |
附录 | 第96-101页 |
致谢 | 第101-10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10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