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阳股份股权激励方案的设计和效果分析
中文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1-20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13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3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13页 |
1.2.2 实践意义 | 第13页 |
1.3 研究的方法与框架 | 第13-16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1.3.2 研究框架 | 第14-16页 |
1.4 可能的创新点 | 第16页 |
1.5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6-20页 |
1.5.1 股权激励的含义 | 第16-17页 |
1.5.2 股权激励的方式 | 第17-18页 |
1.5.3 股权激励的契约要素 | 第18-19页 |
1.5.4 股权激励的经济后果 | 第19-20页 |
2 理论基础及文献综述 | 第20-31页 |
2.1 理论基础 | 第20-24页 |
2.1.1 委托代理理论 | 第20-21页 |
2.1.2 人力资本理论 | 第21-22页 |
2.1.3 激励理论 | 第22-24页 |
2.2 文献综述 | 第24-30页 |
2.2.1 股权激励的要素设计 | 第24-26页 |
2.2.2 股权激励的经济后果 | 第26-28页 |
2.2.3 股权激励效果的影响因素 | 第28-30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3 九阳股份股权激励方案实施的背景及动因分析 | 第31-40页 |
3.1 九阳股份股权激励方案实施的背景 | 第31-36页 |
3.1.1 九阳股份公司概况 | 第31页 |
3.1.2 第一次方案的实施背景 | 第31-33页 |
3.1.3 第二次方案的实施背景 | 第33-36页 |
3.2 九阳股份股权激励方案的实施动因 | 第36-38页 |
3.2.1 外部动因 | 第36-38页 |
3.2.2 内部动因 | 第38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38-40页 |
4 九阳股份股权激励方案的实施过程 | 第40-53页 |
4.1 第一次实施股权激励方案 | 第40-47页 |
4.1.1 第一次股权激励方案的内容 | 第40-42页 |
4.1.2 第一次股权激励方案撤销的原因分析 | 第42-47页 |
4.2 第二次实施股权激励方案 | 第47-52页 |
4.2.1 第二次股权激励方案的内容 | 第47-49页 |
4.2.2 第二次股权激励方案顺利实施的原因分析 | 第49-52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5 九阳股份股权激励方案的绩效分析 | 第53-64页 |
5.1 市场绩效分析 | 第53-56页 |
5.1.1 行业竞争力分析 | 第53-54页 |
5.1.2 员工结构变动分析 | 第54-56页 |
5.2 经营绩效分析 | 第56-57页 |
5.3 财务绩效分析 | 第57-62页 |
5.3.1 盈利能力分析 | 第57-59页 |
5.3.2 偿债能力分析 | 第59-60页 |
5.3.3 营运能力分析 | 第60-61页 |
5.3.4 成长能力分析 | 第61-62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2-64页 |
6 结论与建议 | 第64-69页 |
6.1 结论 | 第64-65页 |
6.2 建议 | 第65-69页 |
6.2.1 股权激励动机的合理性 | 第65-66页 |
6.2.2 推行时机选择的合理性 | 第66页 |
6.2.3 方案要素设计的合理性 | 第66-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2页 |
致谢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