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8页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目的及意义 | 第10页 |
1.2 船舶柴油机余热利用系统的发展现状 | 第10-19页 |
1.2.1 国外发展现状 | 第12-18页 |
1.2.2 国内发展现状 | 第18-19页 |
1.3 船舶柴油机余热利用系统仿真研究现状 | 第19-25页 |
1.3.1 船舶柴油机建模及其动态性能分析的发展现状 | 第20-22页 |
1.3.2 余热锅炉建模及其动态性能分析的发展现状 | 第22-25页 |
1.4 论文的主要工作及章节安排 | 第25-28页 |
第2章 基于GT-POWER软件船用低速柴油机工作过程建模及仿真分析 | 第28-54页 |
2.1 基于GT-POWER软件船用低速柴油机工作过程建模 | 第28-36页 |
2.1.1 气缸内工作过程的计算 | 第29-33页 |
2.1.2 气缸扫气模型 | 第33-34页 |
2.1.3 进排气系统模型 | 第34页 |
2.1.4 中冷器模型 | 第34-35页 |
2.1.5 涡轮增压器模型 | 第35-36页 |
2.2 MAN 8S60ME标准柴油机性能模拟分析及验证 | 第36-45页 |
2.2.1 标准主机主要结构参数及其能耗分布 | 第36-39页 |
2.2.2 标准主机推进特性仿真及其验证分析 | 第39-45页 |
2.3 MAN 8S60ME WHR柴油机性能模拟及仿真分析 | 第45-52页 |
2.3.1 过量空气变化对WHR柴油机排气可用能等的影响 | 第46-50页 |
2.3.2 过量空气变化对WHR柴油机排放性能的影响 | 第50页 |
2.3.3 过量空气变化对WHR柴油机增压器压气机工作线的影响 | 第50-52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52-54页 |
第3章 船舶柴油机平均值法建模与仿真验证 | 第54-66页 |
3.1 柴油机气缸及动力学过程建模 | 第54-56页 |
3.2 涡轮增压器模型 | 第56-57页 |
3.3 中冷器模型 | 第57-58页 |
3.4 扫气箱模型 | 第58页 |
3.5 排气管模型 | 第58-59页 |
3.6 调速机构模型 | 第59页 |
3.7 柴油机仿真模型的验证 | 第59-63页 |
3.8 本章小结 | 第63-66页 |
第4章 船舶柴油机余热锅炉建模及仿真分析 | 第66-84页 |
4.1 余热锅炉数学模型的特点 | 第66-68页 |
4.2 余热锅炉系统建模方法 | 第68-73页 |
4.2.1 模块化建模法 | 第68-70页 |
4.2.2 集总参数建模法 | 第70-71页 |
4.2.3 建模共性简化方程 | 第71-73页 |
4.3 余热锅炉系统数学模型 | 第73-83页 |
4.3.1 单相区数学模型 | 第73-77页 |
4.3.2 两相区数学模型 | 第77-83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83-84页 |
第5章 船舶余热利用柴油机系统的动态匹配与分析 | 第84-96页 |
5.1 余热利用系统的匹配性研究 | 第84-87页 |
5.1.1 窄点的影响 | 第84-85页 |
5.1.2 排气温度的影响 | 第85-86页 |
5.1.3 柴油主机尾气气速的影响 | 第86页 |
5.1.4 汽水循环比的影响 | 第86-87页 |
5.2 系统仿真模型的建立 | 第87-89页 |
5.3 系统静态特性分析 | 第89-90页 |
5.4 系统过渡工况特性分析 | 第90-92页 |
5.5 系统稳定运行动态特性分析 | 第92-95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95-96页 |
结论 | 第96-98页 |
参考文献 | 第98-107页 |
致谢 | 第10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