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页 |
1 绪论 | 第6-14页 |
1.1 论文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6-7页 |
1.2 能源与市场状况 | 第7-9页 |
1.2.1 国内汽车市场现状 | 第7-8页 |
1.2.2 国内石油能源现状 | 第8-9页 |
1.3 发动机泵气损失 | 第9-12页 |
1.3.1 提高发动机效率的措施 | 第9-12页 |
1.4 本章小结 | 第12-13页 |
1.5 本文内容结构 | 第13-14页 |
2 可变气门技术的研究及发展现状 | 第14-25页 |
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22页 |
2.1.1 凸轮驱动系统 | 第14-21页 |
2.1.2 无凸轮驱动系统 | 第21-22页 |
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22-23页 |
2.3 可变气门正时技术 | 第23-24页 |
2.3.1 可变气门正时原理 | 第23-24页 |
2.3.2 可变气门正时的作用 | 第24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3 本文设计内容介绍 | 第25-36页 |
3.1 发动机配气相位原理 | 第25-26页 |
3.2 SVSC结构介绍 | 第26-31页 |
3.3 SVSC系统原理介绍 | 第31-33页 |
3.4 传统汽油机节气门的影响 | 第33-35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4 SVSC系统基于GT-POWER的建模与仿真 | 第36-50页 |
4.1 GT-POWER软件简介 | 第36-37页 |
4.2 SVSC系统仿真建模 | 第37-41页 |
4.2.1 数学模型 | 第37-38页 |
4.2.2 仿真模型 | 第38-40页 |
4.2.3 参数确定 | 第40页 |
4.2.4 计算模型标定 | 第40-41页 |
4.3 过程计算与仿真结果分析 | 第41-49页 |
4.3.1 无节气门控制发动机节油原理 | 第42-43页 |
4.3.2 部分工况下两种进气方式发动机进气损失的比较计算 | 第43-47页 |
4.3.3 误差分析 | 第47-48页 |
4.3.4 仿真结果 | 第48-49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5 实验验证与结果分析 | 第50-65页 |
5.1 实验设备介绍 | 第50-55页 |
5.1.1 实验台架介绍 | 第50页 |
5.1.2 实验所用测功器介绍 | 第50-51页 |
5.1.3 实验过程监控软件介绍 | 第51-53页 |
5.1.5 SVSC系统装配方法 | 第53-55页 |
5.2 实验内容介绍 | 第55-57页 |
5.3 实验结果分析 | 第57-64页 |
5.3.1 速度特性实验 | 第57-58页 |
5.3.2 负荷特性实验 | 第58-64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结论 | 第65-66页 |
研究展望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71-72页 |
致谢 | 第72-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