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0页 |
一、选题缘由 | 第11页 |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1-12页 |
(一) 研究的目的 | 第11-12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三、概念界定 | 第12-13页 |
(一) 弱势群体 | 第12-13页 |
(二) 弱势孤困学生 | 第13页 |
(三) 学业弱势人群 | 第13页 |
四、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3-17页 |
(一)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4-15页 |
(二)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5-16页 |
(三) 研究述评 | 第16-17页 |
五、研究方法与思路 | 第17-19页 |
(一)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二)研究思路 | 第18-19页 |
六、本文的结构框架 | 第19-20页 |
第二章 理论基础 | 第20-23页 |
一、人本教育理论 | 第20-21页 |
(一) 人本教育理论 | 第20-21页 |
二、全纳教育思想 | 第21-23页 |
(一) 全纳教育 | 第21页 |
(二) 全纳教育思想主要观点 | 第21-23页 |
第三章 调查设计 | 第23-30页 |
一、调查对象 | 第23页 |
二、调查设计 | 第23-25页 |
(一) 调查问卷的设计 | 第23-24页 |
(二) 问卷的主要内容 | 第24-25页 |
(三) 统计分析方法 | 第25页 |
(四) 问卷信度和效度检验 | 第25页 |
三、调查结果分析 | 第25-30页 |
(一) 弱势孤困学生的学业情况 | 第25-26页 |
(二) 在校生访谈结果 | 第26-27页 |
(三) 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结果 | 第27-30页 |
第四章 弱势孤困学生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 第30-37页 |
一、弱势孤困学生学业面临较大困难 | 第30-32页 |
(一) 学业基础薄弱 | 第30-31页 |
(二) 缺乏工匠精神 | 第31-32页 |
(三) 专业技术能力弱且缺少进取精神 | 第32页 |
二、普遍存在消极情绪 | 第32-35页 |
(一) 负面情绪表现显著 | 第32-34页 |
(二) 缺少正确价值观的引导与塑造 | 第34页 |
(三) 存在人身安全隐患 | 第34-35页 |
三、对口就业问题 | 第35-37页 |
第五章 弱势孤困学生教育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37-41页 |
一、原生家庭环境因素 | 第37-38页 |
(一) 调查结果统计分析 | 第37-38页 |
(二) 调查结果总结 | 第38页 |
二、学校教育的影响 | 第38-41页 |
(一) 培养优秀的内心品质 | 第38-39页 |
(二) 合理的课程设置 | 第39页 |
(三) 朋辈的影响 | 第39-41页 |
第六章 国内外经验借鉴 | 第41-46页 |
一、境外弱势群体教育与救助 | 第41-44页 |
(一) 美国弱势群体教育问题的实施情况 | 第41-42页 |
(二) 欧洲弱势群体教育问题的实施情况 | 第42-43页 |
(三) 亚洲部分国家与地区弱势群体教育问题的实施情况 | 第43-44页 |
(四) 发达国家与地区弱势群体教育情况对我国的启示及借鉴意义 | 第44页 |
二、国内弱势孤困学生教育先进经验 | 第44-46页 |
第七章 改进中职弱势孤困学生教育问题的有效策略 | 第46-53页 |
一、开展健康积极价值观教育 | 第46-47页 |
(一) 每周开展主题班会活动 | 第46页 |
(二) 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 | 第46-47页 |
二、培养学生积极心态的策略 | 第47-49页 |
(一) 塑造高尚师德,发挥教师作用 | 第47-48页 |
(二)弘扬人本主义思想,发挥社工作用,加强心理建设 | 第48-49页 |
三、教学策略改进 | 第49-51页 |
(一) 因材施教,拓宽专业选择,开设分层教学 | 第49-50页 |
(二) 因需取法,学生成为课堂主人,建立互动课堂 | 第50页 |
(三) 以赛促学,以赛促练,强化学生实践能力 | 第50-51页 |
(四) 不拘一格,走出教室,在自然中领悟真谛 | 第51页 |
四、积极评价与奖励策略 | 第51页 |
五、加强安全保障策略 | 第51-53页 |
结论 | 第53-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8页 |
附录 | 第58-67页 |
附件A | 第58-61页 |
附录B | 第61-62页 |
附录C | 第62-63页 |
附录D | 第63-6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7-69页 |
致谢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