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0页 |
1.1 研究对象 | 第11页 |
1.2 研究目的 | 第11-12页 |
1.3 研究现状 | 第12-18页 |
1.3.1 词义泛化研究 | 第12-16页 |
1.3.2 戏曲词语及其泛化研究 | 第16-18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8页 |
1.5 语料来源 | 第18-20页 |
第2章 现代汉语泛化戏曲词语概貌 | 第20-28页 |
2.1 戏曲词语与泛化戏曲词语的界定 | 第20-21页 |
2.1.1 戏曲词语 | 第20页 |
2.1.2 泛化戏曲词语 | 第20-21页 |
2.2 泛化戏曲词语的筛选 | 第21-25页 |
2.2.1 筛选戏曲词语 | 第21-23页 |
2.2.2 筛选泛化的戏曲词语 | 第23-25页 |
2.3 泛化戏曲词语的特征 | 第25-27页 |
2.3.1 在音节方面 | 第25-26页 |
2.3.2 在词性方面 | 第26-27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3章 泛化戏曲词语的语义类别 | 第28-48页 |
3.1 戏曲行当及人物类 | 第28-32页 |
3.1.1 脚色行当名称类 | 第29页 |
3.1.2 脸谱门类 | 第29-30页 |
3.1.3 班底人员类 | 第30-32页 |
3.2 戏曲表演类 | 第32-34页 |
3.3 戏曲剧场舞台类 | 第34-36页 |
3.3.1 戏曲舞台类 | 第34-35页 |
3.3.2 道具类 | 第35-36页 |
3.4 戏曲形式类别 | 第36-39页 |
3.4.1 与表现形式类有关的戏曲类别 | 第36-37页 |
3.4.2 与审美特征有关的戏曲类别 | 第37页 |
3.4.3 其他类别戏曲词语 | 第37-39页 |
3.5 戏曲演出过程类 | 第39-41页 |
3.5.1 演出开始阶段 | 第39-40页 |
3.5.2 演出进行阶段 | 第40-41页 |
3.5.3 演出结束阶段 | 第41页 |
3.6 戏曲创作评论类 | 第41-42页 |
3.7 戏曲演出效果类 | 第42-44页 |
3.8 戏曲音乐类 | 第44-45页 |
3.9 其他类 | 第45-46页 |
3.10 小结 | 第46-48页 |
第4章 戏曲词语的泛化领域、方式及动因 | 第48-62页 |
4.1 戏曲词语的泛化领域 | 第48-53页 |
4.1.1 体育领域 | 第48-49页 |
4.1.2 政治领域 | 第49-50页 |
4.1.3 经济领域 | 第50-51页 |
4.1.4 军事领域 | 第51-52页 |
4.1.5 日常生活领域 | 第52-53页 |
4.2 戏曲词语的泛化方式 | 第53-56页 |
4.2.1 隐喻式 | 第53-55页 |
4.2.2 转喻式 | 第55-56页 |
4.3 戏曲词语的泛化动因 | 第56-60页 |
4.3.1 外部动因 | 第56-58页 |
4.3.2 内部动因 | 第58-59页 |
4.3.3 认知动因 | 第59-60页 |
4.4 小结 | 第60-62页 |
第5章 戏曲词语的泛化使用情况 | 第62-74页 |
5.1 泛化比重为 0-30%戏曲词语的使用情况 | 第64-66页 |
5.2 泛化比重为 30%-60%戏曲词语的使用情况 | 第66-67页 |
5.3 泛化比重为 60%-90%戏曲词语的使用情况 | 第67-69页 |
5.4 泛化比重为 90%-100%戏曲词语的使用情况 | 第69-73页 |
5.5 小结 | 第73-74页 |
结语 | 第74-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78页 |
致谢 | 第78-7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