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劳动经济论文--世界各国劳动经济概况论文--中国论文--地方劳动经济论文

辽宁省城乡劳动力配置水平评价分析与研究

摘要第2-3页
Abstract第3页
1 绪论第8-13页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8-9页
        1.1.1 研究背景第8-9页
        1.1.2 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第9页
    1.2 相关概念界定第9-10页
        1.2.1 城乡劳动力资源第9-10页
        1.2.2 劳动力资源配置水平第10页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第10-11页
        1.3.1 研究思路第10页
        1.3.2 研究内容第10-11页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第11-13页
        1.4.1 研究方法第11-12页
        1.4.2 研究的技术路线第12-13页
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20页
    2.1 劳动力资源配置的理论来源第13-15页
        2.1.1 劳动力资源配置的相关理论研究第13页
        2.1.2 劳动力资源配置水平特点第13-15页
        2.1.3 劳动力资源配置水平的标准第15页
    2.2 城乡劳动力资源配置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第15-17页
        2.2.1 经济因素第15-16页
        2.2.2 政治因素第16页
        2.2.3 劳动力个人因素第16-17页
    2.3 劳动力资源配置水平的机制第17-18页
        2.3.1 市场机制第17页
        2.3.2 行政机制第17-18页
    2.4 国内外劳动力配置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相关研究第18-19页
        2.4.1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第18页
        2.4.2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第18-19页
    2.5 对劳动力资源配置水平理论的评鉴第19-20页
3 辽宁省城乡劳动力资源配置分析第20-32页
    3.1 辽宁省城乡劳动力资源总量现状分析第20-25页
        3.1.1 劳动力资源数量现状第20-21页
        3.1.2 劳动力资源教育现状第21-22页
        3.1.3 劳动力资源城乡分配现状第22-23页
        3.1.4 辽宁省劳动力资源产业配置现状第23-25页
    3.2 辽宁省城乡劳动力资源配置的影响因素分析第25-28页
        3.2.1 经济因素第25-26页
        3.2.2 政策因素第26-28页
        3.2.3 劳动力需求影响第28页
    3.3 辽宁省城乡劳动力资源配置主要存在问题分析第28-31页
        3.3.1 员工结构复杂导致难以统一待遇水平第28-29页
        3.3.2 地区发展差异性影响劳动力资源流动趋势第29页
        3.3.3 企业“招工难”、“留工难”现象普遍存在第29-30页
        3.3.4 重工业现代化产生大量剩余劳动力第30-31页
    3.4 本章小结第31-32页
4 辽宁省城乡劳动力配置水平评价指标建立第32-42页
    4.1 评价指标建立依据及原则第32-34页
        4.1.1 现有指标适用性研究分析第32-33页
        4.1.2 辽宁省城乡劳动力配置水平评价指标选取的原则第33-34页
    4.2 辽宁省城乡劳动力配置水平影响指标体系的构建第34-35页
        4.2.1 本文评价指标选择依据第34页
        4.2.2 评价指标体系的指标筛选第34-35页
    4.3 辽宁省城乡劳动力资源配置水平分析及结果第35-42页
        4.3.1 分析方法选择第35-36页
        4.3.2 数据处理第36-40页
        4.3.3 数据结果分析第40-42页
5 辽宁省城乡劳动力配置水平提升途径第42-48页
    5.1 提升原则第42-43页
        5.1.1 可持续发展原则第42页
        5.1.2 以人为本原则第42-43页
        5.1.3 城乡统筹发展原则第43页
    5.2 完善城乡劳动力市场服务体系第43-44页
        5.2.1 建立劳动力资源就业登记及备案体系第43-44页
        5.2.2 完善网络就业信息系统第44页
    5.3 转变人才培养方式第44-45页
        5.3.1 加强农村劳动力教育与培训第44-45页
        5.3.2 鼓励企业开办培训教育班第45页
    5.4 推动农村新型农业发展第45-48页
        5.4.1 农村产业与网络衔接发展第45-46页
        5.4.2 鼓励劳动力资源向农村发展第46页
        5.4.3 建立公平的待遇制度第46-48页
结论第48-49页
参考文献第49-53页
附录A 原始数据统计表第53-55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第55-56页
致谢第56-58页

论文共5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独生子女政策价值偏差研究
下一篇:青年学术人才海归学术特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