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企业经济论文--世界各国企业经济论文--中国论文--个别企业经济论文

X航天设计院军民两用技术产业化研究

中文摘要第4-5页
英文摘要第5页
1 引言第9-11页
2 X航天设计院军民两用技术产业化的现状与问题第11-15页
    2.1 X航天设计院的基本情况第11-12页
        2.1.1 企业简介第11-12页
        2.1.2 X航天设计院发展战略第12页
    2.2 X航天设计院军民两用技术产业化的现实第12-14页
    2.3 X航天设计院军民两用技术产业化的问题第14-15页
3 对X航天设计院军民两用技术产业化的分析第15-26页
    3.1 理论框架第15-19页
        3.1.1 军民两用技术的适产业性第15-16页
        3.1.2 技术转让价格第16-19页
        3.1.3 核心能力第19页
    3.2 具体分析影响X航天设计院军民两用技术产业化的因素第19-20页
    3.3 X航天设计院军民两用技术产业化面临的风险第20-22页
        3.3.1 技术风险第20-21页
        3.3.2 市场风险第21页
        3.3.3 资金风险第21-22页
        3.3.4 其他风险第22页
    3.4 实施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方法第22-26页
        3.4.1 意向表述第23页
        3.4.2 合作方选择第23页
        3.4.3 技术确认与谈判第23-24页
        3.4.4 转化实施第24-25页
        3.4.5 效果评价第25-26页
4 X航天设计院军民两用技术产业化的对策第26-32页
    4.1 以股份制形式与企业合作第26-29页
        4.1.1 技术成果入股组建股份制公司的好处第26-27页
        4.1.2 X航天设计院如何以技术成果入股组建股份制公司第27-29页
    4.2 自我产业化第29-32页
        4.2.1 X航天设计院自我产业化的利益第30页
        4.2.2 X航天设计院自我产业化须采取的措施第30-32页
5 X航天设计院军民两用技术产业化的实施第32-50页
    5.1 GPS/GSM/INTERNET车(船)载定位系统即“动中通”项目的运作第32-36页
        5.1.1 “动中通”简介第32-33页
        5.1.2 “动中通”项目开发状态第33-34页
        5.1.3 “动中通”项目融资需求第34页
        5.1.4 X航天设计院对“动中通”项目的市场和收益预期第34-36页
    5.2 X航天设计院“动中通”项目产业化策略第36-38页
    5.3 X航天设计院对“动中通”的前期运营第38-39页
    5.4 X航天设计院“动中通”项目合作产业化战略目标第39-41页
        5.4.1 X航天设计院对“动中通”项目产业化资本化定价策略第39-40页
        5.4.2 “动中通”选择合作方标准第40-41页
    5.5 XF公司产业化合作的战略第41-43页
        5.5.1 XF公司简介第41-42页
        5.5.2 XF公司对“动中通”项目的技术支撑能力第42页
        5.5.3 XF公司经济实力第42页
        5.5.4 XF公司的战略第42-43页
    5.6 实施过程第43-47页
        5.6.1 意向表述第43页
        5.6.2 技术确认和技术谈判第43-44页
        5.6.3 转化实施第44-45页
        5.6.4 建立公司组织结构:第45-47页
        5.6.5 公司开办的其它事项第47页
    5.7 X航天设计院自身产业化运作第47-50页
        5.7.1 XX航天感应洁具公司企业简况第47-48页
        5.7.2 XX航天感应洁具公司市场前景分析及销售策略第48-49页
        5.7.3 市场前景分析第49页
        5.7.4 实际运作第49-50页
6 结论第50-53页
    6.1 以股份制形式实现技术成果产业化取得了成功第50页
    6.2 科技成果的自身产业化运作尚在探索之中第50-53页
        6.2.1 调整X航天设计院的价值取向第50-51页
        6.2.2 调整X航天设计院的组织、人才等结构第51页
        6.2.3 确立技术辐射和成果产业化功能定位第51页
        6.2.4 调整产业化权益分配体系,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第51-52页
        6.2.5 完善科研成果评价机制第52-53页
致谢第53-54页
参考文献第54-55页

论文共5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电动车轮复合制动技术研究
下一篇:川渝地区公共危机信息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