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及设备论文--机器人技术论文--机器人论文

六轴小型关节型机器人设计、分析和标定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7页
    1.1 工业机器人的概述第9页
    1.2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第9-14页
        1.2.1 国外的机器人研究现状第9-13页
        1.2.2 国内的机器人研究现状第13-14页
    1.3 课题来源,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4-15页
        1.3.1 课题来源第14页
        1.3.2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4-15页
    1.4 研究内容第15-17页
第二章 六轴工业机器人的设计第17-27页
    2.1 引言第17页
    2.2 机器人的构成第17-21页
        2.2.1 六自由度机器人结构设计第17-20页
        2.2.2 六自由度机器人驱动和减速器选型第20-21页
    2.3 六自由度机器人重要部件的选用第21-24页
        2.3.1 六自由度机器人减速器的选用第21-22页
        2.3.2 六自由度机器人电机的选用第22-24页
    2.4 六自由度机器人的技术参数第24-25页
    2.5 六自由度机器人的实体图第25页
    2.6 本章小结第25-27页
第三章 基于ADAMS的六轴工业机器人的仿真分析第27-35页
    3.1 引言第27页
    3.2 样机建立及其仿真分析第27-34页
        3.2.1 ADAMS软件简介第27页
        3.2.2 样机建立第27-30页
        3.2.3 机器人的运动学仿真分析第30-31页
        3.2.4 机器人的动力学仿真分析第31-34页
    3.3 本章小结第34-35页
第四章 六轴工业机器人的运动学分析第35-45页
    4.1 引言第35页
    4.2 机器人的运动学基础第35-39页
        4.2.1 六轴工业机器人的位姿第35页
        4.2.2 六轴工业机器人的D-H建模和连杆变换第35-39页
    4.3 机器人运动学分析第39-42页
        4.3.1 机器人运动学正解第39-40页
        4.3.2 机器人运动学逆解第40-42页
    4.4 仿真验证第42-44页
    4.5 本章小结第44-45页
第五章 六轴工业机器人的误差模型第45-58页
    5.1 引言第45页
    5.2 误差分析与误差参数第45-46页
        5.2.1 误差分析第45-46页
        5.2.2 误差参数第46页
    5.3 机器人的微分运动第46-50页
        5.3.1 两种方法—微分平移和旋转第46-48页
        5.3.2 微分运动中坐标之间的微分变换第48-50页
    5.4 位姿误差第50-52页
    5.5 运动学误差模型的建立第52-55页
    5.6 仿真验证第55-57页
    5.7 本章小结第57-58页
第六章 标定实验与分析第58-67页
    6.1 引言第58页
    6.2 标定实验过程第58-59页
        6.2.1 三坐标测量仪(CMM)简介第58-59页
        6.2.2 实验平台的搭建第59页
    6.3 标定实验的过程第59-63页
        6.3.1 基坐标系的标定第59-60页
        6.3.2 工具坐标系的标定第60-62页
        6.3.3 末端执行器实际位姿的测量第62-63页
    6.4 标定实验分析第63-65页
        6.4.1 参数辨识模型第63-64页
        6.4.2 数据分析第64-65页
    6.5 标定实验比较第65-66页
    6.6 本章小结第66-67页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第67-69页
    7.1 总结第67-68页
    7.2 展望第68-69页
参考文献第69-73页
附录一、机器人中20个点的标定前测量的数据和理论数据第73-74页
附录二、机器人中20个点的标定后测量的数据和理论数据第74-75页
致谢第75-76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专利情况第76-77页

论文共7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等离子喷涂氧化钨涂层的制备及二氧化氮气敏性能研究
下一篇:换言类话语标记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分析--以南非汉语推广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