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引言 | 第9-16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10页 |
1.2.2 实践意义 | 第10页 |
1.3 文献综述 | 第10-12页 |
1.3.1 关于社区社会工作发展的研究综述 | 第10-12页 |
1.3.2 关于“三社联动”的研究综述 | 第12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1.4.1 参与式观察 | 第12-13页 |
1.4.2 访谈法 | 第13页 |
1.5 理论基础 | 第13-14页 |
1.5.1 社会系统理论 | 第13页 |
1.5.2 社会资本理论 | 第13-14页 |
1.5.3 公共治理理论 | 第14页 |
1.6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4-16页 |
1.6.1 社区治理 | 第14-15页 |
1.6.2 三社联动 | 第15页 |
1.6.3 社会组织 | 第15-16页 |
第2章“三社联动”工作模式实施的背景 | 第16-20页 |
2.1 北京市“三社联动”的政策背景 | 第16-17页 |
2.2 城市社区、社会组织、社工的基本概况——以北京市丰台区和义街道为例 | 第17-20页 |
2.2.1 城市社区的基本情况 | 第17页 |
2.2.2 社会组织发展的基本情况 | 第17-18页 |
2.2.3 社会工作发展的基本情况 | 第18-20页 |
第3章“三社联动”工作模式实施的现状 | 第20-31页 |
3.1“三社联动”实施的阶段性成效 | 第20-25页 |
3.1.1“三社联动”社区治理工作模式的初步建立 | 第20-21页 |
3.1.2“三社”合力——社区为老精准化帮扶 | 第21-22页 |
3.1.3 社区社会组织的培育 | 第22-24页 |
3.1.4 小结 | 第24-25页 |
3.2“三社联动”工作模式在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 第25-31页 |
3.2.1“三社联动”模式中专业社会工作的作用尚不突出 | 第25-27页 |
3.2.2“三社”中各主体之间自主“联动”不足 | 第27-29页 |
3.2.3 行政主导多于社会参与,社会资源引入不足 | 第29页 |
3.2.4 社区自治程度仍显不足 | 第29-31页 |
第4章 完善“三社联动”模式的对策性思考 | 第31-36页 |
4.1 加强发挥社工的专业助推作用 | 第31-33页 |
4.1.1 明确社工的角色定位 | 第31-32页 |
4.1.2 社工发挥助推作用 | 第32页 |
4.1.3 加强社工人才队伍教育培训 | 第32-33页 |
4.2 拓展社区资源,促进多方参与 | 第33页 |
4.3 培育社区意识,提高居民参与积极性 | 第33-34页 |
4.4 促进社区、社会组织、社工之间的融合与自主联动 | 第34-36页 |
结语 | 第36-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39页 |
致谢 | 第39-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