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7页 |
一、研究缘由 | 第8-9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4页 |
(一) 国外研究综述 | 第9-12页 |
(二)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2-14页 |
三、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4-16页 |
(一) 研究目的 | 第14-15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15-16页 |
四、研究思路及方法 | 第16-17页 |
(一) 研究思路 | 第16页 |
(二)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第二章 企业道德责任概述 | 第17-23页 |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7-20页 |
(一) 责任 | 第17页 |
(二) 道德责任 | 第17-18页 |
(三) 企业道德责任 | 第18-20页 |
二、企业道德责任研究的必要性 | 第20-23页 |
(一) 企业道德责任与企业的利益关系链密不可分 | 第20页 |
(二) 企业人格化越来越重视企业道德责任的履行 | 第20-21页 |
(三) 承担道德责任成为企业内在的道德自觉 | 第21-23页 |
第三章 我国企业履行道德责任存在的问题 | 第23-29页 |
一、我国企业履行道德责任的成就与经验 | 第23-25页 |
(一) 企业道德责任意识在明显增强 | 第23-24页 |
(二) 人本关怀已经成为企业经营的核心理念 | 第24页 |
(三) 诚信成为企业提升市场占有率的依靠 | 第24页 |
(四) 道德资本意识的认同感在提升 | 第24-25页 |
二、我国企业道德责任存在的问题 | 第25-29页 |
(一) 侵占员工利益 | 第25-26页 |
(二) 侵犯消费者权益 | 第26页 |
(三) 蒙蔽国家政府 | 第26-27页 |
(四) 漠视社会公益事业 | 第27页 |
(五) 破坏自然环境 | 第27-29页 |
第四章 企业道德责任缺失的原因分析 | 第29-36页 |
一、经济因素及社会因素的影响 | 第29-31页 |
(一) 经济体制转型的影响 | 第29页 |
(二) 社会道德冷漠的影响 | 第29-30页 |
(三) 过度负担干扰企业履行道德责任 | 第30-31页 |
二、企业道德责任意识淡薄 | 第31-34页 |
(一) 企业管理者自身修养有待提高 | 第31-32页 |
(二) 对企业长远发展缺乏思考 | 第32-33页 |
(三) 企业家缺乏共同富裕的理念 | 第33-34页 |
三、法制建设相对落后 | 第34-36页 |
(一) 国家法律法规不健全 | 第34页 |
(二) 消费者维权困难 | 第34-35页 |
(三) 缺少企业道德责任的专门立法 | 第35-36页 |
第五章 促进我国企业履行道德责任的对策研究 | 第36-48页 |
一、加强政府宏观调控 | 第36-41页 |
(一) 推进道德立法,由企业基本道德责任从他律走向自律 | 第36-39页 |
(二) 建立道德激励机制,确保企业条件道德责任自我选择 | 第39-40页 |
(三) 给予企业自由意志空间,实现企业道德责任的超越 | 第40-41页 |
二、完善企业承担道德责任机制和制度 | 第41-44页 |
(一) 逐步完善相关的法律制度 | 第41-42页 |
(二) 完善社会监督机制 | 第42-43页 |
(三) 促使企业道德责任逐步制度化 | 第43-44页 |
三、强化企业道德经营的责任意识 | 第44-48页 |
(一) 提升企业家道德责任素养 | 第44页 |
(二) 坚持诚实守信、以人为本的原则 | 第44-45页 |
(三) 建立企业道德委员会 | 第45-48页 |
结语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3页 |
在读期间相关成果发表情况 | 第53-54页 |
后记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