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教学中结构助词de的偏误研究
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绪论 | 第7-12页 |
第一章 结构助词de的功能及分合问题 | 第12-21页 |
第一节 结构助词“的”的功能 | 第12-16页 |
一、定语的标志——结构助词“的” | 第12-15页 |
二、结构助词“的”构成“的”字短语 | 第15-16页 |
第二节 结构助词“地”的功能 | 第16-17页 |
第三节 结构助词“得”的功能 | 第17-18页 |
第四节 结构助词de的分合问题 | 第18-21页 |
第二章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结构助词de的调查 | 第21-40页 |
第一节 结构助词de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地位 | 第21-23页 |
第二节 对外汉语教材中结构助词de的调查 | 第23-34页 |
一、《汉语教程》中结构助词de的调查 | 第23-29页 |
二、《发展汉语》(第二版)中结构助词de的调查 | 第29-34页 |
第三节 留学生学习结构助词de的情况调查 | 第34-40页 |
一、调查情况概述 | 第35-36页 |
二、调查结果分析 | 第36-40页 |
第三章 对外汉语教学中结构助词de的偏误分析 | 第40-55页 |
第一节 结构助词de的偏误类型分析 | 第40-50页 |
一、结构助词“的”的偏误类型 | 第40-45页 |
二、结构助词“地”的偏误类型 | 第45-47页 |
三、结构助词“得”的偏误类型 | 第47-50页 |
第二节 结构助词de的偏误产生的原因分析 | 第50-55页 |
一、母语和媒介语的负迁移 | 第51页 |
二、目的语知识的负迁移 | 第51-52页 |
三、文化因素的负迁移 | 第52-53页 |
四、学习策略和交际策略的影响 | 第53页 |
五、学习环境的影响 | 第53-55页 |
第四章 对外汉语教学中结构助词de的教学策略 | 第55-67页 |
第一节 教材编写和选择的策略 | 第55-58页 |
一、教材讲解部分 | 第55-57页 |
二、教材练习部分 | 第57-58页 |
第二节 教师教学的策略 | 第58-63页 |
一、提高教师专业水平的策略 | 第58-59页 |
二、提高教学效果的策略 | 第59-63页 |
第三节 学生学习的策略 | 第63-67页 |
一、注重积累,机械记忆和理解记忆相结合 | 第63-64页 |
二、注重语感和语言能力的双项培养 | 第64-65页 |
三、重视结构助词“的”、“地”、“得”的区分 | 第65页 |
四、培养汉语思维,减少母语或媒介语负迁移的影响 | 第65-67页 |
结语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0页 |
附录一 | 第70-71页 |
附录二 | 第71-73页 |
附录三 | 第73-75页 |
致谢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