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制辣椒管道流动特性分析与研究
|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8-13页 |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8页 |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8-11页 |
| 1.2.1 两相流理论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 1.2.2 管道内流场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1页 |
| 1.4 本文的研究思路 | 第11-13页 |
| 第2章 油制辣椒管道流动特性的理论基础 | 第13-23页 |
| 2.1 流体-颗粒相互作用机制 | 第13-16页 |
| 2.1.1 颗粒对流体运动的响应 | 第13-14页 |
| 2.1.2 颗粒对流体特性的影响 | 第14-15页 |
| 2.1.3 颗粒沉降速度与浮游速度 | 第15-16页 |
| 2.2 固液两相管道流的基本原理 | 第16-18页 |
| 2.2.1 固液两相管道流的流动结构 | 第16-17页 |
| 2.2.2 管道流中固相颗粒的起动原理 | 第17-18页 |
| 2.3 油制辣椒固液两相管流的理论模型 | 第18-21页 |
| 2.3.1 控制方程 | 第19-20页 |
| 2.3.2 湍流模型 | 第20-21页 |
| 2.4 油制辣椒管道流的影响因素 | 第21-22页 |
| 2.5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 第3章 管道内流场计算模型的建立 | 第23-34页 |
| 3.1 油制辣椒的物理参数测量 | 第23-28页 |
| 3.1.1 密度的测量实验 | 第23-25页 |
| 3.1.2 粘度的测量实验 | 第25-28页 |
| 3.2 油制辣椒物料特性分析 | 第28-29页 |
| 3.3 数值计算模型 | 第29-33页 |
| 3.3.1 计算模型 | 第30-32页 |
| 3.3.2 边界条件及求解设置 | 第32-33页 |
| 3.4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 第4章 油制辣椒管道流动的数值分析 | 第34-51页 |
| 4.1 输送速度对流动性的影响 | 第34-37页 |
| 4.1.1 速度场分析 | 第34-35页 |
| 4.1.2 密度场分析 | 第35-37页 |
| 4.2 各相成分比例对流动性的影响 | 第37-40页 |
| 4.2.1 速度场分析 | 第37-38页 |
| 4.2.2 密度场分析 | 第38-40页 |
| 4.3 管径对流动性的影响 | 第40-42页 |
| 4.3.1 速度场分析 | 第40-41页 |
| 4.3.2 密度场分析 | 第41-42页 |
| 4.4 管道长度对流动性的影响 | 第42-44页 |
| 4.5 正交仿真实验 | 第44-48页 |
| 4.5.1 计算结果 | 第45-46页 |
| 4.5.2 结果分析 | 第46-48页 |
| 4.6 规律探究 | 第48-50页 |
| 4.7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 第5章 油制辣椒管道流动的实例分析 | 第51-58页 |
| 5.1 实例建模及分析 | 第51-54页 |
| 5.2 实验对比 | 第54-55页 |
| 5.3 优化方案及分析 | 第55-57页 |
| 5.4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8-60页 |
| 6.1 主要结论 | 第58-59页 |
| 6.2 展望 | 第59-60页 |
| 致谢 | 第60-61页 |
| 参考文献 | 第61-63页 |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63-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