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语言、文字论文--汉语论文--汉语教学论文--对外汉语教学论文

泰国学生汉语意愿心理动词的学习偏误分析及教学策略探讨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1 绪论第10-16页
    1.1 选题原因及意义第10页
    1.2 汉语心理动词的研究现状第10-14页
        1.2.1 汉语心理动词的相关研究成果第10-12页
        1.2.2 汉语意愿心理动词的研究现状第12-13页
        1.2.3 相关的偏误分析及教学策略的研究现状第13-14页
    1.3 研究对象及选定方法第14-15页
        1.3.1 意愿心理动词的选取方法第14-15页
        1.3.2 语料来源第15页
    1.4 本文的研究方法第15-16页
2 泰国学生学习汉语意愿心理动词的偏误类型第16-33页
    2.1 遗漏与误加偏误第16-19页
        2.1.1 单纯意愿心理动词的遗漏第16-17页
        2.1.2 与其他类别动词有关的遗漏第17-18页
        2.1.3 单纯意愿心理动词的误加第18-19页
        2.1.4 表达潜在语义造成的误加第19页
    2.2 误用偏误第19-27页
        2.2.1 意愿心理动词间的混淆第20-24页
        2.2.2 意愿心理动词与其他心理动词的混淆第24-25页
        2.2.3 意愿心理动词与行为动词的混淆第25-26页
        2.2.4 意愿心理动词与名词的混淆第26-27页
    2.3 搭配偏误第27-33页
        2.3.1 与主语有关的搭配偏误第28页
        2.3.2 与谓语有关的搭配偏误第28-29页
        2.3.3 与宾语有关的搭配偏误第29-30页
        2.3.4 与定语有关的搭配偏误第30页
        2.3.5 与状语有关的搭配偏误第30-31页
        2.3.6 与补语有关的搭配偏误第31-33页
3 偏误产生的原因第33-43页
    3.1 母语的影响第33-36页
        3.1.1 泰语词义的负迁移第33-35页
        3.1.2 泰语搭配规则的负迁移第35-36页
    3.2 目的语知识的影响第36-38页
        3.2.1 汉语词形的影响第36页
        3.2.2 汉语近义词的影响第36-37页
        3.2.3 汉语词语音节的影响第37-38页
    3.3 学习者个体因素的影响第38-41页
        3.3.1 生理因素第38页
        3.3.2 认知因素的影响第38-39页
        3.3.3 情感因素的影响第39-40页
        3.3.4 汉语水平的影响第40-41页
    3.4 教学因素的影响第41-42页
        3.4.1 教材和工具书的影响第41-42页
        3.4.2 教师讲解方式的影响第42页
    3.5 小结第42-43页
4 对泰汉语意愿心理动词的教学策略第43-47页
    4.1 强化近义词的辨析第43-44页
    4.2 加强汉泰词汇对比教学第44-45页
    4.3 分阶段进行意愿心理动词教学第45页
    4.4 利用真实语境进行教学第45-46页
    4.5 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培养学生学习策略的意识第46-47页
5 结语第47-50页
    5.1 研究结果的回顾与总结第47-48页
    5.2 研究的不足之处第48-50页
参考文献第50-53页
附录第53-57页
后记第57页

论文共5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建国初期川北区“增产节约运动”研究(1950-1952)
下一篇:嘉庆巴蜀寨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