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轻工业、手工业论文--食品工业论文--水产加工工业论文--水产食品加工与保藏论文

长牡蛎中诺如病毒受体类HBGAs的分离鉴定及环境对其表达的影响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第一章 引言第12-21页
    1.1 长牡蛎简介第12页
    1.2 牡蛎中诺如病毒概况第12-15页
        1.2.1 诺如病毒概况第12-14页
        1.2.2 牡蛎中No Vs的污染状况与来源第14页
        1.2.3 牡蛎中No Vs的分布第14-15页
    1.3 牡蛎类组织血型抗原的研究进展第15-17页
        1.3.1 组织血型抗原概况第15-17页
        1.3.2 牡蛎中诺如病毒的作用受体第17页
    1.4 牡蛎类组织血型抗原分离纯化的研究进展第17-20页
        1.4.1 牡蛎类HBGAs的粗提取第18-19页
        1.4.2 鞘糖脂和糖蛋白分离纯化及结构解析的研究进展第19-20页
    1.5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20-21页
第二章 长牡蛎类组织血型抗原的提取与分型第21-30页
    2.1 实验材料与仪器第21-22页
        2.1.1 实验材料与试剂第21-22页
        2.1.2 实验仪器第22页
    2.2 实验方法第22-24页
        2.2.1 长牡蛎类HBGAs的提取第22-23页
        2.2.2 长牡蛎类HBGAs的检测第23-24页
        2.2.3 长牡蛎类HBGAs检测最佳浓度的确定第24页
        2.2.4 长牡蛎类HBGAs的分型第24页
    2.3 结果与分析第24-28页
        2.3.1 最佳提取方法的选择第24-26页
        2.3.2 最佳检测浓度的确定第26-27页
        2.3.3 长牡蛎类HBGAs的分型第27-28页
    2.4 讨论第28-29页
    2.5 本章小结第29-30页
第三章 温度盐度对牡蛎类组织血型抗原及其合成关键基因表达的影响第30-41页
    3.1 实验试剂与仪器第30-31页
        3.1.1 实验试剂第30-31页
        3.1.2 实验仪器第31页
    3.2 实验方法第31-34页
        3.2.1 温度对长牡蛎类HBGAs及FUT2基因表达的影响第31-32页
        3.2.2 盐度对长牡蛎类HBGAs及FUT2基因表达的影响第32页
        3.2.3 长牡蛎类HBGAs的检测第32页
        3.2.4 RNA的提取第32页
        3.2.5 c DNA的合成第32-33页
        3.2.6 实时荧光定量RT-PCR第33-34页
    3.3 结果与分析第34-39页
        3.3.1 温度对牡蛎类HBGAs表达的影响第34-35页
        3.3.2 盐度对牡蛎类HBGAs表达的影响第35-36页
        3.3.3 温度对长牡蛎类FUT2基因表达的影响第36-38页
        3.3.4 盐度对长牡蛎类FUT2基因表达的影响第38-39页
    3.4 讨论第39-40页
    3.5 本章小结第40-41页
第四章 长牡蛎类A型组织血型抗原分离鉴定初探第41-61页
    4.1 实验材料与仪器第41-43页
        4.1.1 实验试剂第41-43页
        4.1.2 实验仪器第43页
    4.2 实验方法第43-46页
        4.2.1 牡蛎类A型HBGA粗提取样品的制备第43页
        4.2.2 DEAE Sepharose FF凝胶吸附类A型HBGA的p H依赖性实验第43-44页
        4.2.3 DEAE-Sepharose fast flow凝胶分离层析第44页
        4.2.4 Western Blot第44-45页
        4.2.5 SDS-PAGE凝胶蛋白回收第45页
        4.2.6 MALDI-TOF-TOF-MS第45页
        4.2.7 Sepharcryl S-300 凝胶柱层析第45页
        4.2.8 FT-IR分析第45页
        4.2.9 单糖组成分析第45-46页
        4.2.10 GC-MS第46页
    4.3 结果与分析第46-59页
        4.3.1 DEAE Sepharose FF凝胶吸附类A型HBGA的p H依赖性实验第46-47页
        4.3.2 DEAE-Sepharose fast flow凝胶分离层析第47页
        4.3.3 SDS-PAGE和Western Blot第47-48页
        4.3.4 MALDI-TOF-TOF-MS第48-52页
        4.3.5 Sepharcryl S-300 凝胶层析第52-54页
        4.3.6 FT-IR分析第54-55页
        4.3.7 单糖组成分析第55-58页
        4.3.8 GC-MS第58-59页
    4.4 本章小结第59-61页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第61-64页
    5.1 总结第61-62页
    5.2 展望第62-64页
参考文献第64-74页
致谢第74页

论文共7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最小损失函数的三视场天文定位定向关键技术研究
下一篇:南北方两个城市供水管网黄水问题的特性与控制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