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企业的估值方法及其应用研究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8页 |
1.1 互联网企业估值的研究背景 | 第14-23页 |
1.1.1 互联网企业的现状 | 第15-16页 |
1.1.2 互联网企业的概念与特点 | 第16-18页 |
1.1.3 互联网企业估值的特殊性与难点 | 第18-23页 |
1.2 互联网企业估值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23-24页 |
1.2.1 研究互联网企业估值的目的 | 第23页 |
1.2.2 研究互联网企业估值的意义 | 第23-24页 |
1.3 研究思路和论文的贡献 | 第24-28页 |
1.3.1 论文的内容和研究思路 | 第24-26页 |
1.3.2 论文的贡献 | 第26-28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与常规的估值方法 | 第28-47页 |
2.1 互联网企业估值方法的研究现状 | 第28-33页 |
2.1.1 国外文献的研究综述 | 第28-30页 |
2.1.2 国内文献的研究综述 | 第30-32页 |
2.1.3 文献综述小结 | 第32-33页 |
2.2 基于财务指标的估值方法 | 第33-40页 |
2.2.1 绝对估值的方法 | 第33-38页 |
2.2.2 相对估值的方法 | 第38-40页 |
2.3 基于非财务指标的估值方法 | 第40-47页 |
2.3.1 BP神经网络估值法 | 第40-41页 |
2.3.2 结合层次分析的估值法 | 第41-43页 |
2.3.3 用户价值估值模型 | 第43-47页 |
第三章 调整的现金流折现估值方法 | 第47-61页 |
3.1 现金流折现估值模型 | 第47-49页 |
3.1.1 基础的现金流折现估值模型 | 第47-48页 |
3.1.2 结合非财务指标的折现估值模型 | 第48-49页 |
3.2 调整的现金流折现估值模型 | 第49-51页 |
3.3 调整的估值模型应用实例 | 第51-61页 |
3.3.1 样本公司的情况简介 | 第51页 |
3.3.2 估值模型应用的比较分析 | 第51-59页 |
3.3.3 估值模型的可靠性分析 | 第59-60页 |
3.3.4 调整的DCF模型应用评价 | 第60-61页 |
第四章 实物期权法的估值方法 | 第61-81页 |
4.1 实物期权法的相关概念与实施框架 | 第61-64页 |
4.1.1 实物期权法的相关概念 | 第61-63页 |
4.1.2 实物期权法的实施框架 | 第63-64页 |
4.2 实物期权法在H网络公司的估值应用 | 第64-69页 |
4.2.1 案例企业的行业状况分析 | 第65-66页 |
4.2.2 H电子贸易公司的应用实例 | 第66-69页 |
4.3 实物期权法的拓展应用 | 第69-78页 |
4.3.1 5R股价估值模式的实物期权法 | 第69-74页 |
4.3.2 纳入不确定性分析的实物期权法 | 第74-78页 |
4.4 实物期权估值法的应用评价 | 第78-81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对策 | 第81-89页 |
5.1 常规估值方法运用中的优缺点 | 第81-84页 |
5.1.1 绝对估值法的运用 | 第81-82页 |
5.1.2 相对估值法的运用 | 第82-83页 |
5.1.3 非财务指标评估方法的运用 | 第83-84页 |
5.2 改进后估值方法运用中的优缺点 | 第84-87页 |
5.2.1 调整DCF模型的应用 | 第84-86页 |
5.2.2 拓展实物期权法的运用 | 第86-87页 |
5.3 未来研究展望 | 第87-89页 |
参考文献 | 第89-93页 |
致谢 | 第93页 |